什么樣的移動存儲才算極致?小文件用U盤,大文件用移動硬盤,是人們多年以來的形成存儲習慣。
而最新高速固態U盤的出現,或將帶來革命性的移動存儲體驗,不僅擁有U盤的小巧玲瓏,容量和速度卻在不斷向固態移動硬盤看齊,更好滿足了便攜的需求。
作為深耕存儲行業22年的品牌,aigo在技術創新和行業積累方面都有厚實的底蘊,推出過多款堪稱“國民好物”的數碼產品,例如極為驚艷的固態U盤U393,性能甚至能和曾經“地表最強”的閃迪CZ880掰手腕。
繼U393之后,aigo又推出了速度更快的超高速固態U盤U396,讀取和寫入同時達到了600MB/s。
金屬機身,小巧身形
打開包裝,可以看到aigo U396高速固態U盤用高密度防撞海綿包裹,可有效防止運輸過程中的震動,海綿兩側有手指凹坑,方便取出。
U396延續了U393的外觀設計,68.3*20*9.3mm的尺寸和普通優盤差不多,跑車造型和深邃配色更顯時尚,白色的圓形“aigo”頗有點睛之筆,雙面的內凹設計非常貼合大拇指和食指的捏住動作。
保護蓋上用激光雕刻出“512GB”的容量標識,小巧的身形竟有如此大的容量,是不是覺得非常神奇?
U396外殼為鋅合金材質,頗有壓手的感覺。擁有不錯的抗震、防壓和耐磨損能力,而且散熱效果也更好,表面質感細膩。
接口保護蓋采用類似跑車引擎蓋設計,在U盤的設計中可謂新穎。這種連體設計避免了分體式優盤的保護蓋遺失的煩惱,一段式阻尼不會讓蓋板在某些刁鉆角度造成使用不便,保護蓋內嵌磁片,合蓋時候能吸附在接口上。
雖然U396支持USB 3.2 Gen2規格,但接口是常見的USB-A而不是Type-C,廠商應該是從體積控制和兼容性方面考量,畢竟USB-A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更常見,并且可以適用于PC、電視機、游戲機和汽車音響等設備。
aigo U396高速固態U盤在二合一平板電腦中的應用場景。
群聯主控,NVMe傳輸協議
和市面上大部分的USB 3.2 Gen1產品相比,采用了10Gbps傳輸帶寬的USB3.2 Gen2接口標準的aigo U396有著雙倍的理論速度優勢。
我們先用CrystalDiskinfo查看下U396基本信息,可用容量為500.1GB,傳輸標準為NVMe1.0/1.1,同時還可查看工作時的溫度,可見鋅合金外殼散熱效果還不錯。
通過ChipEasy可知U396采用群聯Phiso PS5017主控芯片,閃存顆粒來自海力士Hynix。經查詢群聯Phiso PS5017支持SD 7.1規范,可搭配各種類型的3DTLC和3D QLC閃存,但最大容量被限制在512GB,因此U396的最大容量就是512GB。
測試成績亮眼,讀寫雙600
在USB3.2 Gen2傳輸標準和群聯主控以及NVMe傳輸協議加持下,官方宣稱U396順序讀取和寫入速度“雙600”,實際情況我們將通過測試軟件和實際大容量文件拷貝進行實測。
首先是CrystalDiskMark的測試成績,順序讀取639.36MB/s,順序寫入625.21MB/s,看來官方的宣傳有所保留,這算是個不小的驚喜。
TxBENCH讀取速度612MB/s,寫入速度623MB/s,由于軟件算法的不同結果可能會有一定差異,但總體看與CrystalDiskMark的結果相差不大。
接下來我們用PCMARK10進行數據盤基準測試。該項目旨在測試外置磁盤的存儲性能,將會向磁盤中持續寫入15GB數據,并以數值的方式直觀展現,最終U396得分為500分。
在實際文件傳輸測試中,我們將一個3.66GB的文件從U396復制到另一個高速固態U盤中,實測讀取速度在653~659MB/s,成績非常亮眼。
再將同一個文件從另一個固態U盤復制到U396中,實測寫入速度575~583MB/s,略低于讀取速度,但依然是非常不錯的成績。
鑒于USB 3.2 Gen2接口的普及率不算太高,尤其是非Type-C的更少,我們又將U396插在最常見的USB3.2 Gen1接口上進行一次測試,最終結果為讀取423MB/s,寫入385MB/s,比較接近USB3.2 Gen1的帶寬的上限,在使用機械硬盤的電腦中會出現外置磁盤速度超過內置硬盤的滑稽場景。
十幾年來,存儲行業可謂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傳統的HDD機械硬盤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固態硬盤不僅成為現代主流PC標配,移動產品也衍生出速度更快的移動固態硬盤和固態U盤。
而aigo U396有USB3.2 Gen2接口、NVMe傳輸協議和群聯主控加持,實現了容量和性能雙增長,U盤的身形兼具移動固態硬盤的容量和速度,對于重度依賴外置存儲的用戶來說無疑是新的福音。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豫ICP備17019456號-52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