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對普通人來說,特醫食品這個詞語可能略顯陌生。特醫食品全稱為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是為特殊群體提供營養的。然而記者調查發現,特醫食品市場存在種種問題:醫院藥房里找不到特醫食品的蹤跡,線下藥店可供選擇的品種寥寥無幾,還有一些不良商家試圖“魚目混珠”。(據《北京晚報》)
在醫療界,特醫食品被稱為特殊人群的“續命糧”。對于蛋白過敏的嬰幼兒,有腸胃功能問題的老年人,罕見病、腫瘤患者以及術后康復等特殊群體,特醫食品能提供他們所需的營養,在醫生或臨床營養師指導下,單獨食用或與其他食品配合食用,與藥品共同輔助疾病治療,可有效縮短治療周期,降低治療費用,加快人體機能恢復。
專業文章曾這樣介紹:在臨床上,一些病人沒有因疾病而死,卻死于“饑餓”。尤其是經歷了大型手術的病人,有的人在術后體重直線下滑,長期處于貧血狀態,很難恢復,而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吃的食物難以達到他們所需的營養需求。一些發達國家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廣泛使用特醫食品,制定了管理措施和相應標準,特醫食品的臨床應用已非常專業。使用特醫食品不僅是康復手段,也是一種治療手段。
目前在我國,特醫食品仍然量少、價高、不好買。據了解,特醫食品不屬于藥品,全國只有極少數醫院在試點出售特醫食品。需求者多數只能在電商平臺搜索特醫食品,但出現的一般是營養配方食品、營養沖劑、蛋白粉……部分商家還有意識地將特醫食品和保健食品混為一談,誘導消費者下單。
2016年,我國出臺了《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2017年4月,原國家食藥監總局成立了特殊食品注冊管理司,特醫食品的注冊管理制正式拉開帷幕。一些有識之士早就建議,特醫食品需要“三進”——進入醫院藥房銷售、進入國家基本用藥目錄、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這樣才能讓更多患者更容易、較便宜地獲得特醫食品。
特醫食品雖不屬于藥品,卻也不是普通食品,既然可為特殊人群“續命”,其與藥品就沒有多少實質差別,至少應早些進醫院、進國家基本用藥目錄。有專家認為,特醫食品一方面需要按照藥品的方式做臨床試驗,另一方面應像藥品一樣在醫院正常銷售、在臨床合理使用,從而有效保障特殊群體的生命健康。這些建議很有道理,有關部門應予以重視,采取必要措施,加快規范特醫食品生產、使用的進程。
關鍵詞: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