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春雨時急時緩,在浙江省余姚市第一公墓入口處,一場無主骨灰公益生態葬的儀式正在舉行。蔥蘢的樹木下,一個2平方米的墓穴用石條砌成,碑上無字。20多位身穿校服、手戴白手套的高中生,此時正神情肅穆地站在墓碑前。在余姚市民政局工作人員主持下,學生們雙手捧著紅色骨灰袋,小心翼翼地逐個放入墓中,添上黃土。隨后,現場所有人員行鞠躬禮儀,并獻上鮮花。(據《寧波日報》)
一群高中生,正在努力完成一個“命題作文”:舉行無主骨灰公益生態葬,為無名的逝世者送別,傳遞大愛。響應《關于建設余姚義冢的建議》,參與“義塚”建設,學生們表示,對這些連名字都沒有留下、親人也難以相認的生命,也要給予應有的尊重,通過無主骨灰生態葬,讓他們葉落歸根,入土為安。
目前,對于無主骨灰的安置,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的殯葬條例里沒有明確性的規定,導致不少殯儀館出現了無主骨灰積壓現象。這一當前少有人關注的領域,被余姚市相關部門以及余姚市第四中學的學生關注到了。他們積極推進“義塚”建設,連續9年舉行無主骨灰公益生態葬,彰顯社會大愛。
移風易俗,厚養薄葬,歷來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入土為安,本來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對待無主骨灰這樣的一個歷史遺留問題,應參考傳統做法,盡早地予以解決。對各級民政部門來說,要促進出臺有關無主骨灰妥善處置的法律法規,使相關工作有章可循。同時,要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無主骨灰處置工作,讓那些逝去的生命入土為安。
作為現代社會的成員,我們應該向余姚四中的學生學習,為處理無主骨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或者為尋找親人提供一些有尋找價值的線索,或者積極參與無主骨灰公益生態葬,送逝者有尊嚴地走完最后一程。
關鍵詞: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