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菜地里的車厘子”“無藤的哈密瓜”“一連拔出幾十個的雪蓮果”……不少人在網上刷到過這類不符合植物生長規律的離譜帶貨視頻。以田間地頭為背景的農產品直播和短視頻帶貨成為如今很火熱的運營方式,但過分夸大、違反常識、宣稱功效的內容也出現在一些視頻里,不少網友認為這是在“侮辱智商”。
(據《新京報》)
用違背基本科學原理的手法去推銷所謂“菜地里的車厘子”“無藤的哈密瓜”,或夸大其詞推銷所謂有治療功效的農產品,這些營銷手法雖然通過“噱頭效應”吸引了一些流量,促進了銷售,但從長遠來看,其負面效應不容小覷。
從廣告營銷角度而言,網絡視頻帶貨同樣是一種廣告推銷行為,必須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網絡主播行為規范》都要求電商直播平臺、運營者和營銷人員必須依法規范相關行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規定,商家要如實告知或披露商品的真實情況;《廣告法》規定,廣告宣傳應真實。而違反常識、宣稱“療效”的短視頻誤導消費者,涉嫌欺詐和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不僅如此,這種“睜眼說瞎話”的營銷更是對科學常識的公然挑戰,不僅會對科普工作造成不良影響,對公眾的科學素養造成傷害,其行為本身也違背了基本的商業倫理,會影響健康的農產品銷售生態,更會侵蝕社會公序良俗。對此,應該從凈化網絡環境的角度進行嚴厲打擊。
違反科學常識營銷農產品的視頻之所以火熱,原因并不復雜。平臺監管不力、相關部門網絡治理不深入、農業科普不到位等,都是不容忽視的誘因。治理這一亂象,需精準施策,下足猛藥。一方面,從落實互聯網廣告信息監管、規范網絡主播帶貨行為、維護消費者權益的角度,建立健全農產品網絡直播帶貨行為規范和責任機制,暢通違法違規農產品信息監督、投訴渠道,完善平臺對視頻廣告信息發布內容的監管機制,強化依法追責力度。各相關部門應加強聯動,對違法違規平臺及信息發布者依法從嚴處罰。另一方面,要從源頭追責、治理,不僅從嚴查處發布者責任,更要從嚴追究相關生產經營者虛假宣傳、侵犯消費者權益等違法責任,從根子上杜絕“睜眼說瞎話”的農產品營銷。
更關鍵的一點是,要大力開辦農產品“辟謠平臺”“農業生產常識普及平臺”等,多方式、多渠道宣傳農業科學常識。消費者眼明心亮,違反科學常識的農產品營銷自然也就沒了市場。
關鍵詞: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