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榆樹市測土配方施肥標準化驗室,技術人員對土樣進行檢測。 梁闖 攝
春風喚醒了沉睡一冬的土地。
3月13日一早,九臺區紀家街道鳳財農業機械化農民專業合作社熱鬧起來,成員們聚在一起商量備春耕事宜。合作社負責人張鳳財信心滿滿地表示,“我們不僅向知名農企訂購了質優價廉的農資,還更新了農業機械,用加肥車取代了人工作業,播種機從‘兩行’升級為‘七行’。”
(資料圖片)
高標準農田建設、測土配方施肥、農業技術培訓……眼下,全市農民鉚足干勁備春耕,確保全年農業工作開好頭、起好步。今年,我市備春耕計劃投入資金75.02億元,計劃用種量3.9萬噸、化肥底肥用量130萬噸。截至13日,全市種肥入戶率分別達到83%、68%,備春耕資金籌集完成88%。全市備春耕物資充足,主要農資市場供應及價格穩定。
圍繞2023年全國兩會作出的一系列決策部署,我市堅決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全力推進黑土地保護和農業現代化,堅決扛穩國家糧食安全之責。
測土配方 備耕施肥真科學
“去年‘減肥’挺成功,今年還要適當施用有機肥!”眼下,榆樹市增益農業機械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占友制訂好了今年的施肥計劃,“今年的化肥用量較之去年又有所減少。”這已是馬占友連續多年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準備春耕生產用肥。
自2004年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以來,榆樹市根據土壤供肥特性、農作物需肥規律等,持續優化應用相關技術,并創建了測土配方施肥標準化驗室。2022年,榆樹市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達到574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97.6%。
“我們每年化驗土樣6000多份,檢測結果基本可反映‘土情’。”榆樹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測土配方施肥極大地優化了肥料氮、磷、鉀配比,增施配方肥每公頃土地可降低施肥量200至400公斤;通過科學施肥指導,轉變了傳統施肥方式,帶動農民科學施肥、精準施肥。
“土地缺啥肥,我就上啥肥。按照配方備肥,不僅省了化肥錢,每公頃土地還能多打糧!”馬占友說出了我市農民對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認可。通過創新配方肥服務機制,我市已建立起科學完善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體系,實現了糧食產區全覆蓋。
高標準農田 備耕維護真省心
春來備耕忙。農安縣小城子鄉順民心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東俠卻從容不迫。“高標準農田省心極了!”他拿出早已列好的備春耕“時間表”,“3月種肥入戶、檢修農機具,4月水稻育苗、泡田整地,1個多月就能全部搞定!”
高標準農田備春耕究竟省心在哪兒?距離合作社不遠的稻田里,以往“一堆一塊”的小塊稻田被打通為大地塊,泥濘的土埂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統一的塑料田埂和硬化水渠,灌排管網、土壤監測、綠色植保等現代化農業設施一應俱全。
走進稻田,王東俠用手敲了敲田埂,“過去育苗結束,最頭疼的就是整修田埂,沒有10多天活兒都干不完。土埂既占地方還容易滋生雜草,更換塑料田埂后,有效種植面積多出10%左右,還極大地降低了肥藥用量和農田維護成本。”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的重要舉措。目前,全市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012.27萬畝,今年還將計劃開展1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工程化試點建設。
一塊塊精心打造的高標準農田為備春耕生產帶來新的變革!
農業培訓 備耕增收真實用
“在農業科技培訓課堂上,我又學到了幾招兒!”這幾天,農安縣豐碩種植合作社負責人鄒存耀正忙著在耕地上打包秸稈,談起今年的農業生產計劃其頗為興奮,“合作社種植的170公頃玉米,將通過秸稈全量還田、部分還田,發展種養結合增收模式。”在市農民職業教育中心的指導下,鄒存耀準備采取“秸稈變肉”經營模式養殖肉牛。
去冬今春,我市持續加大培訓力度,擴大培訓受眾范圍和人數,啟動了多場農業科技培訓活動。培訓中,農技推廣人員走村入戶,推廣玉米保護性耕作、農業節水灌溉、生物植保等農業技術。目前,全市舉辦線上線下各級各類培訓班1100期,完成培訓64萬人次。
“我們會定期對參加培訓的農民進行回訪并開展后續跟蹤服務。”市農民職業教育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冬春科技培訓為契機,培養一批愛農業、愛農村、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敢創新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為促進我市農業轉型升級、農村產業振興提供強力支撐。
關鍵詞: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