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以來由于外賣騎手的死亡率所引發的各方對外賣平臺的高度關注,其實更值得思考的是外賣平臺不僅從騎手身上榨取利潤,它也從商家和消費者身上榨取利潤。
此前一些媒體宣稱外賣騎手的收入過萬元,然而事實上大多數的外賣騎手收入都在5000元左右,一些騎手的收入甚至低至2000多元,與各個城市的平均收入水平相當。
看起來外賣騎手的收入不算低,然而這些外賣騎手有相當大比例沒有社保,或是以當地的最低收入購買社保,這主要是因為外賣平臺普遍將外賣騎手外包給人力資源公司,以這種方式盡可能降低人工成本。
外賣平臺對于餐飲商家的壓榨,由于此前餐飲商家的忍耐沒有為大眾所知,然而今年初由于疫情的影響導致各地的餐飲商家難以生存,云南、廣東、山東、四川等地的餐飲聯盟紛紛發表公開信,聲討某外賣平臺,指責外賣平臺抽傭高達26%,讓各方關注到外賣平臺原來從餐飲商家身上吸血是如此嚴重。
除了壓榨騎手和餐飲商家之外,近兩年消費者日益感受到外賣平臺的外賣價格快速上漲,早已比堂食貴了許多,外賣平臺正依靠它的壟斷性優勢從消費者身上賺取更豐厚的利潤。
以廣州金牌燒鵝為例,筆者到金牌燒鵝自取油雞飯一份只要15元,而外賣平臺是價格是18.8元,還要額外支付包裝費、配送費3-5元,加上平臺的優惠后大約要20元,比堂食貴了三成多。
外賣平臺降低乃至取消騎手的底薪以及每單外賣的配送費,對餐飲商家的抽傭不斷提升,同時卻又大幅提高了外賣對消費者的售價,可見外賣平臺正在想方設法的提高利潤收入。
在外賣這個鏈條中,外賣平臺其實是純賺的一個環節,它幾乎無需承擔任何成本,只是從中獲取屬于它的傭金部分,然而一些外賣平臺卻還說它只是賺取了微薄的利潤,這實在讓人難以置信,消費者額外支付的金額都到了誰手上了?
一直以來,互聯網企業都喜歡強調它們的低成本優勢,然而電商、網約車、外賣等多個行業的事實都說明它們一開始都是通過以燒錢補貼的方式獲取市場份額,在占有優勢的市場份額之后,開始攫取遠超傳統行業的利潤,然而偏偏它們還強調自己的凈利潤率極低甚至虧損,這實在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聯系我們:265 073 543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