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經常會于節假日開車抵達千公里之外的老家,之前都是自駕車,最近兩次決定嘗試新體驗,采取高鐵加租車的形式。經過一番尋找,終于在5.1假期之前在某平臺上找到了一臺bZ4X的出租車輛,考慮到這個車型近期話題不斷,決定就來體驗它一把。
以下是課代表匯總內容,本次租到的是一輛里程已有2000公里的 一汽豐田bZ4X( 參數丨 圖片)兩驅長續航PRO版,先說好的:
車輛空間不錯,前排座椅舒適度不錯,皮制座椅手感不錯,輔助駕駛在高速上體驗不錯,續航水平較好,空調非常涼。
然后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資料圖)
儀表盤的顯示屏可以做大一些,以便涉及到駕駛和路面信息的清晰顯示。中控臺應該再加幾個實體按鈕。中控臺關于駕駛模式的按鈕位置擺放可以優化一下。方向盤上按鈕數量可以優化一下。雨量感應的雨刷可以刷的更快一點。后排座椅高度需要提高,后排座椅靠背角度建議可調,方向盤中軸直徑可以減小。充電速度需要提高。
下面就是針對需要提高的地方進行詳細解釋的部分。
首先就是bZ4X最大的問題,充電速度。這里需要指出,某個數字車評人說這個車只能達到20KW的充電功率完全是不對了,實際情況比20KW要好很多,當然和好用差異巨大。
筆者在40%電量,50%一直到80%以上,使用國網和其他第三方充電樁,都發現充電速度存在嚴重的問題。40%的時候充電功率只有46KW左右,這一數據是在試驗了好幾只國網充電樁之后確認的結論。
如上圖所示.
到了50%電量就下降到42KW左右了。如下圖所示。
隨后隨著電量增加,充電功率更是一路下降,參考以下這些現場照片即可。
這是60%
這是70%。
這就是80%,已經只有20KW左右了。
到了90%,就只有10KW了。
還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數字車評人說充電的時候車輛無法開機,無法使用空調等,這種情況也是不存在的。在充電狀態下按下啟動按鈕,車輛會提示進入My room模式,進入之后正常使用多媒體,使用空調都沒有問題。
如下圖所示
如果充電速度問題得不到解決,這個車很難大規模推廣銷售。
接下來第二個較為影響體驗的問題,就是后排座椅高度。目前位置筆者體驗了幾款電動車,都存在后排座椅偏矮,導致坐上去最后大腿承托不夠的問題。bZ4X的頭頂空間并不差,抬高座椅高度應該可以。
第三個問題是中控的按鈕,如下圖所示,空調的關閉按鈕是觸屏的,座椅和方向盤加熱也都是觸屏控制,還有前后窗玻璃吹風也都是觸屏的。筆者認為凡是需要在駕駛中操作的,最好都使用實體旋鈕。
第四個可以提升的是中控下面的駕駛模式按鈕布局。
比如ECO模式按鈕,因為涉及到動能回收力度調整,所以建議放在駕駛員一側。
然后涉及到儀表盤的大小,筆者認為可以加大比如定速巡航,碰撞預警和車道偏移的圖標大小。
還有些小的可以提升的,比如方向盤上面的按鈕可以適當減少幾個,畢竟過多的按鈕會讓駕駛員容易誤操作。
最后要針對數字車評人提到的方向盤擋住儀表盤視線的問題,個人認為通過調整座椅高低和方向盤上下角度是可以避免絕大多數可能擋視線的情況。但是為了以防萬一,也建議廠家想法縮小方向盤中軸的直徑,這樣可以基本杜絕擋視線的情況。
以上就是本次體驗下來,對這個車的大致改進建議。
現階段國內的新能源車市進入極度內卷狀態,合資車企普遍在EV上布局較晚,失去了市場推廣的先機,甚至在一些宣傳場合,合資品牌電動車成了雜牌電動車。一如二十年前國內燃油車企剛進入市場的時候,很多人也認為相對外國品牌,這些剛來的車都是雜牌車一樣。
失去先機意味著不再有品牌紅利,消費者不會先入為主的認為合資電動車可信任。要想搶占市場需要體現出特別矚目且 優勝的產品力,否則就要陷入價格戰的惡性循環。這又對車企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于豐田來說,bZ4X目前難以讓消費者眼前一亮,而較為突出充電缺點更加強化了消費者的負面印象,加上某些競爭對手有意的擴散,對豐田的電動車品牌口碑會產生更大的破壞。
豐田想要在中國電動車市場重回高地,還有很多事情要。
關鍵詞: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