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勢Auto-First|柴小娜
【資料圖】
一個行業或一項產品的顛覆性時刻,往往喜歡用“iPhone時刻”形容,今年則用“ChatGPT時刻”來形容。
剛剛結束的上海車展,有兩件事尤為印象深刻。
一是眾多新技術一齊亮相,毫無疑問,中國正在成為新一輪汽車革命的技術中心和汽車全產業鏈策源地。
眾所周知,當初的中國為了發展自己的汽車工業,做出拿市場換技術的妥協。如今,在智能電動化浪潮下,中國汽車首次完整掌握了新能源核心技術。無論你相不相信,中國版的“技術換市場”時刻正在上演。
二是上海車展期間,海外車企高管、研發和經銷商大規模組團參展盛況空前,包機前來觀摩體驗。
緊隨其后的五一小長假,在國人休假休閑時,中國汽車全產業鏈全速出擊忙“出海”,僅小長假前后便有數條消息傳來。
5月2日,上汽集團宣布,位于泰國春武里府合美樂工業區的上汽正大新能源產業園區正式奠基開工。這一占地12萬平方米的產業園區,將聚焦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的本地化生產,一期工程年內竣工,整體項目將于2025年建成。
此前4月30日,上汽集團宣布,旗下企業上汽通用五菱與印度尼西亞海洋與投資統籌部正式簽署新能源汽車新項目投資諒解備忘錄,將積極擴大在印尼投資,向當地市場導入更多新能源車型。
5月4日,建于1908年的英倫電動汽車(LEVC),在英國正式發布首個空間導向型純電架構SOA,LEVC的純電架構,背后站著的正是吉利,這同樣是中國汽車企業從產品出海邁向高端技術出海的又一個例證。
吉利官方更是不吝溢美之詞,狠狠夸了一把自己。吉利官方表述如下:“如今中國汽車品牌已掌握新能源核心技術,站在了時代的制高點。SOA的發布是吉利首次以底層技術來實現造血能力,持續推動LEVC零碳戰略轉型,引領吉利“出海”征程邁向新高度。”
5月5日,有外媒報道稱,比亞迪刀片電池首次裝車特斯拉,即特斯拉德國工廠已開始生產搭載比亞迪刀片電池的ModelY后驅基礎版,這有點類似于手機里的三星和蘋果合作,但又不妨礙兩家依舊是手機界的第一和第二。
據了解,這款ModelY基礎版采用了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技術,電池容量為55千瓦時,續航里程為440公里。相比之下從中國上海工廠出口到歐洲的ModelY基礎版采用了寧德時代的LFP電池,電池容量為60千瓦時,續航里程為455公里。
同樣,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的關鍵動力電池,更是技術出海的典范,寧德時代,蜂巢能源、國軒高科、孚能科技等企業也都在歐洲建廠。
5月4日晚間,璞泰來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通過全資子公司在瑞典投資建廠,開展10萬噸鋰離子負極材料一體化生產研發基地建設工作,項目投資金額不超過157億瑞典克朗。
公司稱,公司本次投資建設負極材料生產研發基地,將進一步完善公司海外產能布局,有效滿足下游客戶供應鏈管理及訂單需求,有利于公司獲取長期穩定的海外業務發展機遇。
僅僅是五一小長假前后的消息,都足以勾勒中國版“技術換市場”的清晰軌跡,更何況,近些年逐年累積的全產業鏈“出海”戰略,雖然離“收割”市場還有很長的距離,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背后的產業布局和周期戰略調整正是中國汽車工業出海的最佳契機。
從戰略層面來看,電動化、智能化、全球化是中國車企正在尋求的共同路徑。這背后,整體呈現出以下趨勢:
第一,外資企業本土化,中國企業國際化。
第二,“出海”方式多樣化。
第三,全球產業鏈深度內嵌。
上海車展期間,大眾汽車集團宣布,將投資約10億歐元,建立聚焦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的研發、創新與采購中心,新公司將落戶合肥。寶馬過去三年中國研發團隊人數增長三倍,有3000名工程師。奔馳繼北京研發中心后,3月18日,奔馳宣布正式啟用上海研發中心。
BBA為代表的的外資企業本土化和上汽、長安、比亞迪、長城、吉利等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國際化,好比一枚銀幣的正反兩面,共同組成了完整的硬幣,這里頭涵蓋了“出海”技術轉移、產業鏈深度內嵌、國際人才流動等多個面。
上海市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周敏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一方面,外資企業針對中國市場發布的專屬產品和技術越來越多,這是中國汽車市場成熟的標志,也是中國消費者越來越成熟的標志;另一方面,中國車企加速全球布局,“出海”方式正在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從產品、技術到價值鏈各環節均具備了一定的品牌競爭力。
再以出口為例,特斯拉和比亞迪是全球唯二的新能源車企代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生產的電動汽車是特斯拉供應歐洲市場的重要保障,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供應鏈基本實現100%國產化。
對比亞迪而言,2023年4月1.48萬臺的出口銷量,相較我們的鄰居豐田本田,僅僅是個零頭,但增長勢頭迅猛,今年 1-4 月,比亞迪海外銷量接近 5.36 萬輛,而去年全年比亞迪的汽車出口是 5.59 萬輛。這也意味著,今年前四個月的出口量已經逼近了去年全年。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67.9萬輛,同比增長超過120%,約占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總量的63%,穩居世界第一,也是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
從開年的價格戰、4月的上海車展一直卷到五一小長假,中國汽車工業幾乎迎來了史上最好的跳躍時刻。在汽勢Auto-First看來,盡管國際局勢復雜,狂人馬斯克不止一次提到世界經濟衰退的說法,且黑天鵝事件導致的不確定性和隨機變量無處不在,但在一個可預見的周期,中國汽車工業的“出海”正在無限提速,中國版的“技術換市場”同樣指日可待。(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關鍵詞: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