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資料圖)
Introduction
“像牲口一樣活下去”,也很難。
作者丨李思佳
責編丨李思佳
編輯丨朱錦斌
時隔三個月,威馬汽車再曝降薪傳聞。
有報道稱,威馬將在內部啟動新一輪的降薪計劃以此減少開支。具體措施為,將最快在下個月對員工實行25%工資發放。
目前傳出內部員工獲悉的裁員降薪主要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全員按照現在薪資水平的25%發放,但不涉及總經理及以上級別;另一個是各部門75%的人停薪留職,不給補償,剩余人員按照現在薪資水平的70%發工資。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發放的25%工資,并非原工資的基礎上施行,而是在此前打完七五折后的基礎上,只發放25%。這意味著,如果員工的工資為10000塊/月的話,其在去年11月后的每個月可以拿到7500塊,而在這次降薪之后,到手只有1875塊。
不僅如此,即便是只剩原月薪的“零頭”,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拿得到。報道顯示,能拿到這25%工資的人也是少數,而且未來威馬將會有不少人被停薪留職。甚至已經有網傳聊天截圖顯示,威馬市場部被通知居家不辦公,也不給N+1。
不過,汽車公社就此事向威馬相關人士求證時,對方表示“沒有接到這個消息”。
陷入“泥潭”的一年
三個月前,網傳威馬將進行包括“高管主動降薪50%”在內的一系列財務政策,希望可以借此度過本輪資本寒冬。不只有高管,降薪風波已從威馬管理層蔓延到了基層。有內部員工透露,從10月起,威馬汽車對基層員工工資按70%進行發放。
消息傳出后在國內多家求職平臺上引起了熱議。有員工表示,“這幾天公司都在傳,搞的人心惶惶。”盡管威馬官方并未作出聲明,但隨后威馬CEO沈暉發布的一封內部信證實了此前曝出員工大規模降薪的傳聞。
無獨有偶,把時間線拉長到三年前,就曾有內部員工對外爆料,威馬在未給出明確的KPI考核標準的情況下以KPI未達成為由大范圍停發年終獎金。
而算是此次的降薪和停薪留職,可以說威馬已經三番五次地向員工“揮刀”,以削減支出。
無須多言,牽扯到工資的減少必然跟“缺錢”二字脫不了干系。而如果只是管理層降薪,或許是表明高層共克時艱的態度,但員工普遍減薪則加大了威馬存在面臨著財務問題的猜測。
威馬此前發布的財報顯示,2019年~2021年,威馬持續虧損。
三年間,其營收分別為17.62億元、26.72億元和47.43億元;毛利率為-58.3%、-43.5%和-41.1%,虧損分別為-41.45億元、-50.83億元、-82.05億元,累計虧損超170億元。
這意味著,糟糕的財務狀況是威馬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因此,在降薪之前,威馬選擇進軍IPO。并在6月出現在港交所新一批IPO申請的名單上。如果順利登陸港交所,那么威馬將成為繼“蔚小理”之后,又一家登陸港股的新勢力造車企業。
那時的威馬,就曾在招股書中的風險提示中提及:“我們的運營需要大量資金。如果未能按可接受條款獲得充足融資,則可能對我們的業務及經營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這也預示著威馬資金壓力巨大,算為后來的接連降薪做了鋪墊。
后來,經過了6個月的等待,威馬不僅沒有等來成功IPO的消息,反而是等來CEO沈暉天價年薪的消息。盡管后來證實了是烏龍事件,但傳聞之下,也讓疲于應對的威馬雪上加霜。
可見,從赴港上市被質疑,到沈暉天價年薪引發熱議,從去年全員降薪,到此次降薪、停薪留職的傳聞,“陷入泥潭”的威馬正在以負面頻出的方式,受到了行業“前所未有”的關注。
對于威馬來說,正如此前沈暉在微博用“活下去,像牲口一樣地活下去”來形容威馬的困境一樣,這家曾和“蔚小理”并稱新勢力四小龍的車企,正在經歷經營難關;對于威馬員工來說,接連不斷地降薪和降薪傳聞,既影響了實際收入,也動蕩了工作情緒。
威馬怎么了
其實,在此次全員降薪和停薪留職傳聞被曝出前,威馬與香港Apollo智慧出行完成戰略并購,這讓外界曾一度認為威馬獲得了轉機。
因為這一波通過反向收購的方式,與香港Apollo智慧出行的戰略并購,威馬預計將完成不少于5億美元(33.7億人民幣)的股權融資。由此,威馬在近期大約可以獲得54億人民幣的資金支持,這將有效緩解該公司目前的資金問題。
與此同時,上市后威馬汽車將進入二級市場,也將獲取更多融資渠道。
更多的融資渠道和反向收購的股權融資,意味著威馬有了更多翻身的機會。誰曾想,看似獲得新生機會的威馬,迎來的卻是新一輪的降薪潮傳聞。
是啊,威馬到底怎么了?
六七年前,造車新勢力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刮起車市里一股旋風。彼時的威馬,當新能源之風吹響汽車行業,嗅覺敏感的沈暉果斷抓住商機,扛起了創業造車的大旗。
憑借較早的布局和沈暉的個人魅力,威馬在初創時期就迎來了黃金開局。與溫州政府簽署協議,在獲得政府提供的約30億元債權投資和低息貸款的同時,還在溫州落地了年產能10萬臺的整車工廠,隨后又在湖北黃岡建立了第二工廠,兩座工廠總產能達到25萬輛。
再反觀現在幾家新勢力的“當紅炸子雞”,特斯拉上海工廠還沒建成,蔚來ES8(參數丨圖片)產能正在爬坡,理想微型電動車項目遇阻……比起它們,威馬汽車可謂贏在起點。
可以說,沈暉的“個人加持”和品牌的先發優勢,讓威馬汽車被資本無限看好,完成前后實現累計融資超過350億元的壯舉,一時間風光無限。
隨著時間的推移,威馬在發展的過程中頻繁遭遇產品自燃、人員動蕩、布局緩慢,以及車市因疫情的黑天鵝事件加速洗牌,讓這個原本高起點高期待的企業,走向懸崖邊上。
不僅如此,由于缺乏資金,威馬甚至被曝出總部大樓已經嚴重拖欠物業費和租金,導致威馬總部大樓在近期也可能搬離。“物業費沒有交,保安都要維權了。”有人士稱。這也可能是觸發威馬進行“停薪留職”的原因。
也許是預料到威馬接下來的路并不平坦,沈暉曾在2月3日發出一封內部信,詳細講述了威馬在2023年所面臨的形勢以及在這一年將會怎么做去活下來。
其中,就表達過要實施“節流”舉措。沈暉認為,為了更好地“活下去”,威馬還將于進一步梳理和優化組織架構,精益運營體系、提升經營模式以及管理流程,以達到“不斷增效降本”的效果。該信息在企業內部也被解讀為進一步裁員和降薪。
年初,在宣布完成新一輪股權融資時,沈暉還躊躇滿志地發出“活下去,像牲口一樣活下去”的感慨。現在來看,威馬“像牲口一樣活下去”的前提,是真的能活下去。
只是,苦了被“揮刀相向”的員工了。
|李思佳|
反香菜聯盟頭目、公社一樓雅座長期霸占者
THE END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