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雷諾日產聯盟紛爭不止 吉利合資雷諾“火中取栗”
(相關資料圖)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王帥國 自前CEO卡洛斯·戈恩在2018年被逮捕后即陷入“分崩離析”狀態的全球第三大車企集團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在今年又爆發了激烈的糾紛。身處困頓中的雷諾一心想要加速業務轉型,而愈發強硬的日產則堅持要實現在雷諾的對等持股。雙方爭執不斷,幾度相約談判桌。這場原本只是兩家國際車企之間的恩怨,現在擠入了一個新的角色——中國吉利。
11月8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吉利汽車”)在港股發布公告稱: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吉利控股”)、Renaults.a.s.(下稱“雷諾”)及吉利汽車訂立框架協議。三方建議設立一間合營企業公司(“合資公司”),旨在整合各方各自在內燃機、混動及插電式混合動力總成以及變速器業務以及相關技術方面的專長及優勢。
同一天,雷諾汽車在巴黎舉行的資本市場日上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加快轉型的舉措,主要是分拆5項業務,涵蓋電動汽車、內燃機和混合動力發動機資產、Alpine品牌、金融服務,以及新的移動出行和回收業務。上述與吉利集團的合資項目也包含在其中。
雷諾表示:(與吉利合作的)新公司將為世界各地的許多品牌提供全套先進的發動機和變速器,包括電氣化版本。新公司成立后,預計將在三大洲運營17家動力傳動系統機械廠和5個研發中心,擁有約19000名員工和每年生產超過500萬臺變速器和內燃機、混合動力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綜合能力。
與吉利的合資合作,是雷諾計劃已久的剝離其內燃機業務事項中的一環。但與此前的傳聞有所不同,此前消息稱吉利或全盤接手雷諾的內燃機業務,而最終雙方以50:50的對等股比達成合作。
如此結果,被行業猜測有來自日產方面阻撓的因素。因為雷諾要把內燃機業務出售給吉利,日產多次提出反對意見。在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中,雷諾與日產長期爭奪聯盟主導權,聯盟的事并不是雷諾一家說了算。
對吉利控股而言,通過與雷諾的合作,能夠獲得雷諾在內燃機方面的技術,同時助力集團開拓海外市場;而雷諾則可以借此引入新的資本,更好地向電動化轉型,擺脫發展困境。但吉利與雷諾的合作能否落地,還須看日產的意思。
為搞定雷諾,吉利、沃爾沃齊上陣
雷諾與吉利的緣分始于去年。2021初,吉利集團旗下的超跑品牌路特斯與雷諾旗下的Alpine宣布開展技術合作,路特斯集團與雷諾共同簽署了在多個領域開展合作研究的備忘錄,未來將聯手開發下一代電動超級跑車。
吉利是知名的“海外并購專家”,其在全球出資收購及達成合作的車企不在少數,其收購了沃爾沃、路特斯,且持有奔馳的股份。但路特斯與Alpine兩個跑車品牌之間技術合作只是吉利與雷諾走到一起的一道“開胃菜”。隨后,吉利展開了與雷諾的深度合作之旅。
2021年8月,吉利控股與雷諾簽署諒解備忘錄,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表示合作最初將專注于中國和韓國等核心快速增長市場開發混合動力汽車。到了2022年1月,吉利控股與雷諾簽署框架協議,宣布將面向韓國市場推出全新車型系列,具體動作是開發和銷售ICE(內燃機)和混合動力汽車。
2022年5月,吉利汽車宣布,全資附屬公司CIL(吉利汽車旗下主要從事投資控股的公司)將以13.76億元的價格認購雷諾位于韓國的子公司雷諾韓國汽車(雷諾與韓國三星集團合資公司)34.02%股份。且雙方約定,在2022年和2023年兩個財政年度,雷諾韓國汽車需向吉利汽車支付不少于3.28億元的股息。
據了解,雷諾集團與吉利控股在韓國合作開發的首款量產車將于2024年推出,這是一款中型混合動力跨界車,將在雷諾韓國汽車公司位于釜山的工廠生產,在沃爾沃的緊湊型模塊化架構平臺上制造,面向韓國和出口市場。
吉利控股之所以能與雷諾達成深度合作,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是已經納入吉利麾下的沃爾沃。雷諾與沃爾沃早在上 世紀( 參數丨 圖片)90年代就產生過交集。當時法國曾主導雷諾兼并沃爾沃,不過由于沃爾沃工會的激烈反對以失敗告終。
就在吉利控股與雷諾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之前的2021年7月,沃爾沃宣布和吉利成立合資公司Au-robay,并將旗下動力總成子公司Pow-ertrainEngineeringSweden的全部資產注入新公司,包括位于瑞典和中國的發動機工廠及相關研發團隊。
而據多家海外媒體報道,雷諾內燃機業務要引進的股東正是Aurobay。換言之,為了促成與雷諾的合作,吉利、沃爾沃已聯手“蓄謀已久”。
更巧合的是,在2022年11月8日,雷諾與吉利公布成立合資公司消息的同時,沃爾沃汽車也宣布將剝離內燃機業務,集中資本開發高性能電動系統。具體動作是,沃爾沃汽車將把在Aurobay的33%股份全部出售給吉利。
據悉,沃爾沃與吉利之間的這筆交易也是為了向吉利和雷諾新成立的合資公司服務,Aurobay將成為合資公司的一部分。
雷諾求脫困,分立內燃機與電動部門
不同于早年拯救日產汽車于水火的風光時刻,雷諾近年來陷入發展低谷期。銷量數據顯示,2021年雷諾全球銷量為269.6萬輛,連續第三年下降,與2018年390萬的銷量相比,減少了100多萬輛。2019年和2020年,雷諾集團凈利開始出現虧損,兩年累計虧損額高達640億元。
為了改變困局,雷諾汽車在2021年初發布了“Renaulution”戰略規劃,針對集團接下來五年的發展進行了梳理。“Renaulution”戰略規劃分為“復興”、“創新”和“變革”三個階段,包括為應對財務危機,適當調整產能,車型平臺將從6個合理優化為3個,將動力總成從8個系列合理優化為4個系列等。
2022年2月,雷諾宣布計劃將內燃機和電動汽車業務拆分為兩個“獨立的實體”,其中電動汽車業務和技術將集中在法國,而內燃機、混動車及變速器將在法國以外的國家生產。
吉利趁雷諾轉型之機介入其中,有著自己的算盤。雷諾作為一家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世界知名車企,在燃油車領域的技術積累比吉利汽車要深厚的多。吉利與雷諾合資,一來有利于自己向海外市場擴張,二來可以學習雷諾的燃油車技術。
在今年5月宣布將收購雷諾韓國汽車股份時,吉利汽車表示,公司與雷諾合作原因有二:一是推動產品國際化及鞏固全球市場地位;二是與現有業務產生協同效應。
對雷諾而言,著力發展電動汽車成為重要方向,而內燃機業務引入吉利后,最直接的好處是可以拿到一部分資金。其次,雷諾可以借助吉利的混動研發資源,縮短從燃油車向混合動力過渡的時間。再者,雷諾近年來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與吉利搭上線,也為其將來重振中國市場業務帶來了新的可能。
根據雷諾集團在11月8日公布的拆分重組目標,通過分拆電動汽車、內燃機與混動動力、Alpine跑車等5大業務部門,計劃到2025年,實現集團營運利潤率目標為8%,到2030年升至逾10%,今年預期目標為5%。2023-2025年期間,每年營運現金流,從今年的15億歐元增至20億歐元,且在接下來5年內增至逾30億歐元。
而雷諾與吉利之所以選擇率先在韓國市場合作,與韓國市場的特殊性有關。因為與其他國際市場簽訂的自由貿易協議以及發展成熟的汽車行業,韓國被全球諸多車企巨頭看作是重要的戰略基地。通過在韓國生產并出口汽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貿易壁壘。
雷諾首席執行官盧卡·德梅奧曾表示,釜山工廠將成為“我們中大型汽車的出口中心”。釜山工廠年產量為30萬輛,目前負責生產出口到歐洲的雷諾Arkana緊湊型跨界車,過去還為北美市場生產日產Rogue車型。
聯盟關系重塑,日產的態度至關重要
由于雷諾與聯盟伙伴日產共享技術,雷諾的業務拆分計劃需要得到日產的批準,而日產對此一直沒有松口。日產社長內田誠在今年9月底曾表示,公司未來發展將以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為基礎,不打算在此之外建立伙伴關系。
由此,一心要推進戰略轉型的雷諾,不得不面臨著向日產妥協或放棄尋找聯盟外合作伙伴的兩難。目前在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中,雷諾持有日產大約43%的股份,而日產僅持有雷諾15%的股份。對于這樣的持股關系,日產始終心存不滿。
自今年2月雷諾宣布業務拆分計劃后,雷諾與日產的高管進行了多次會談,討論雷諾業務拆分計劃,以及聯盟資本關系重組事宜。
今年10月8日,盧卡·德梅奧飛抵東京與內田誠進行會談,開展一個月的談判。雙方談判的內容包括:研究雷諾將其在日產的股份從43%減少到15%的可能性;說服日產同意雷諾將部分內燃機業務出售給吉利;說服日產同意向雷諾的新電動汽車和軟件子公司進行投資。而日產方面反對雷諾向吉利出售內燃機業務,其擔憂聯盟的知識產權能否得到保護。
實際上,雷諾-日產-三菱聯盟關系的重塑才是雷諾與日產談判的要點,而雷諾與吉利的合作,更像是擺在牌桌上的一個不大不小的籌碼。
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已走到了關系重塑的時刻。1999年,雷諾入主正處于資不抵債困境中的日產,時任雷諾汽車副總裁的卡洛斯·戈恩出任日產汽車CEO,在他一系列的關閉工廠、砍掉研發部門等削減成本的改革之下,短短兩年內把日產從死亡邊緣拯救回來。2005年,他擔任雷諾汽車CEO,成為雙料CEO。2016年10月,在卡洛斯·戈恩的領導下,日產汽車以2373.5億日元收購了三菱汽車34%的控股權,雷諾-日產-三菱聯盟成立。
行業分析認為,雷諾沒有在當年收購日產股份后立即并購日產汽車全部股份,給日后雙方曠日持久的糾紛埋下了伏筆。2017年4月,卡洛斯·戈恩被迫卸任日產汽車CEO,緣由是雷諾再度透露了要并購日產的想法,而日產方面極力反對合并。隨后雷諾與日產的紛爭大幅升級,卡洛斯·戈恩付出了被逮捕的代價。2018年11月19日,戈恩在東京機場被日本檢方逮捕。此后,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主導權之爭進入了新的拉鋸戰。
如今,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博弈還在進行中,吉利與雷諾的合作作為其中的變量之一,最終能否成行還是未知數,盡管雷諾預計合資項目將在2023年完成。不論如何,吉利與雷諾的合作,都像是在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內部撕開了一條裂縫,讓人窺見其中的復雜恩怨。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