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車企業的標配之一:人才。
為了把汽車相關經驗的人才納入麾下,企業紛紛出招。
汽車行業的“搶人大戰”,不僅是針對畢業生,CEO為了抓住人才,連周末也不放過自己。
“花錢”只是最基礎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則是從芯片、投資、電池下手。
對于學習相關專業的畢業生而言,這是一個贏得offer的機會嗎?
新造車企業花錢挖人才:3萬元起薪
造車新勢力如何從0到1?最快的捷徑就是“花錢”,這其中就包括了花錢“挖人才”。
更高的職位,翻倍的薪酬,創始團隊期權,更高的福利以及看起來更加“高大上”的工作環境……為了吸引人才,不管是百度旗下的集度汽車還是小米汽車,開出了3萬元的起薪,其他企業也紛紛出招。傳統汽車行業人才心動的同時,應屆畢業生也心動了。
互聯網造車企業,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入職有豐厚的待遇,這也是吸引畢業生的一個點。另外,互聯網造車新勢力的方向定位集中在智能網聯及自動駕駛方向,這也為不少非汽車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機會。再加上互聯網企業有新的企業架構、更為充足的職位,讓年輕人能更快地實現職業晉升。
不過,互聯網造車新勢力是畢業生最好的選擇嗎?要視個人情況而論。
關于互聯網新勢力車企與傳統車企之間選擇的問題?記者采訪到學習軟件工程的畢業生李昊云,他說:“我們當然會更喜歡新勢力車企,在商場逛街我也看到過小鵬和理想,他們的招聘崗位跟我們學的更對口”。
對傳統車企,李昊云說:“傳統車企感覺像是在工廠里上班,我現在在一家民營醫院做信息系統維護。對我而言,現在需要學習的東西比較多。”
傳統車企留人出招:員工持股
新造車企業不僅將畢業生納入射擊范圍內,也要將傳統車企的人才盡收囊中。
從脈脈數據研究院公布的一張圖表信息可以看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企業人才流入/流出的企業排名中,人才流出Top5的企業分別是吉利、比亞迪、蔚來、小鵬、長城,人才流入Top5企業分別是特斯拉、比亞迪、理想、吉利、長城。可以看出,盡管傳統車企人才流出較多,但人才流入也同等多。
造車新勢力在挖人的同時,傳統車企的頭部勢力也布好了退路,比如長城汽車在2020年及2021年做了兩期股權激勵計劃。與此同時,上汽集團實施了核心員工的持股計劃;還有吉利,在本月初發布了“共同富裕計劃行動綱領”,旨在完善全員收入增長計劃。
記者采訪了一位某新能源物流車車企的前員工邵先生,本來是滿懷著夢想進入的傳統車企,由于無法打開新的市場,他不得不選擇跨行擇業。上一輪跨界造車熱潮退散之后,與邵先生有著同樣遭遇的不在少數。
傳統車企是退一步的選擇嗎?也不一定。
國內某民營汽車行業頭部企業的公關負責人就向記者介紹:“我們現在在新能源以及智能網聯的投入很大,盡管薪酬沒有那么高,但我們的薪酬體系很完善,晉升通道也很透明。作為一家上市車企,我們對員工有著更容易變現的股權獎勵。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國內汽車市場有著不錯的口碑,銷售網絡覆蓋完整。無論是營銷線口還是研發板塊,都能給年輕人提供豐富的成長空間”。
雖然新造車企業比傳統車企先人一步搶占了技術上的優勢,但做好一輛車,和做一輛好車,是兩碼事,兩者之間誰能領先,還真不好說。( 記者胡雄實習生李文靜)
最新資訊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聯系我們:265 073 543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