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露營經濟”在假日經濟中緣何一枝獨秀?答案顯而易見:受疫情影響,“非必要不遠行”大幅拉低人們遠行意愿。當“遠方”暫時擱淺,“本地人游本地”成為主流出游方式,并涌現“輕度假”、城市漫步等新業態,鄉村游、露營游受追捧實屬必然。
有別于傳統背包客,這一輪“露營熱”或可稱作“精致露營”,即主要裝備和設施都由商家提供,營地也早已由商家建設完備,游客到達即可“拎包入住”。這其中,輕度假、近郊游、社交式等,都是不可忽視的關鍵詞。人們于露營中感受自然生態美好,也再次生動驗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露營熱帶動“2小時度假圈”,山居民宿、賞花摘果、農耕研學等綠色、健康休閑體驗活動受青睞,城市周邊非遺游、博物館文化游等也備受親子客群和年輕游客追捧。“戰疫”之下,當旅游經濟完全復蘇受到種種客觀制約,“露營熱”預示重要“風口”。
浙江和杭州境內,有數不盡的山水生態資源、古道村落。以“露營熱”為倒逼,不妨借勢借力“提檔升級”,既立足當下,更著眼長遠,推動相關業態持續轉型:其一,高質量建設打造一批示范露營目的地設施。由相關部門和行業組織為牽頭,盤整相關資源,做好規劃布局,借力山水人文,推動“一地一品”,既讓游客感受鄉村美好,也助力提振鄉村相關產業振興。其二,建章立制,規范運營,推動行業有序發展。“露營”熱釋放人們戶外游需求,從中感受人與自然和諧棲居。努力告別粗放經營,衛生條件、旅游安全、配套服務等需跟上,各項行業標準要做到有規可循。在提升游客文明上,更不能是“花堪折時直須折”,帳篷搭建、戶外防護、應急管理等知識要做到普及,垃圾清運、衛生間修建、明火燒烤等諸多“槽點”短板要補齊。此外,進一步打磨露營產業鏈,可以鼓勵、引導農家樂和度假區根據市場需求,合理合規開發好配套項目,在綠色發展中提升整體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評論員 涂建敏)
最新資訊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豫ICP備17019456號-52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