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處黃河中游、華夏腹地,山川秀美,氣候適宜,是中國遠古人類和文明的搖籃。百萬年前,古人類已經在這里繁衍生息。自1929年起,山西共發現舊石器時代早、中、晚期文化遺存500余處,經過系統發掘的遺址有近30多處,發現了7處有人類化石的遺址,出土了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化石20余件。西侯度、匼河、丁村、許家窯、峙峪、下川、柿子灘等一系列重要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為研究我國史前人類發展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科學資料。
西侯度遺址位于山西省西南端黃河轉彎處——芮城縣風陵渡鎮以北約7公里黃河左岸的丘陵地帶,發現于1959年。先后進行了三次發掘,出土了大量古脊椎動物化石、石制品、動物燒骨和殘留人工切割痕跡的鹿角。據古地磁測定,西侯度遺址的地質年代為早更新世初期,距今約180萬年。
20世紀50年代,在芮城縣風陵渡匼河村一帶,沿左岸長達13.5公里的范圍內,以匼河為中心,發現有20個舊石器文化地點,屬于80萬年前晚期直立人階段的典型文化遺址群。匼河遺址出土的凹刃刮削器,是舊石器時代數量最多、最重要的工具。
丁村遺址被譽為繼周口店遺址之后中國舊石器考古學上的第二座里程碑。丁村遺址發現有原地埋藏的石器打制現場,以及30萬年前的人類用火遺跡,該遺址所代表的文化被稱為“丁村文化”。2015年以來,考古學家在九龍洞遺址發現了丁村遺址群首個原地埋藏的石器打制現場,在過水洞遺址發現了30萬年前的人類用火遺跡,在老虎坡遺址發現了10萬年前的人類活動遺跡,在丁村遺址群東側的塔兒山向汾河谷地過渡的山前黃土臺塬區域內,新調查發現了46處原地埋藏的人類活動遺跡。隨著研究的深入,丁村文化在人類發展史上的意義一定會更加彰顯。
許家窯遺址位于桑干河中游晉冀交界處,距今12.5萬年—10.4萬年。1974年以來,經過多次發掘,出土了豐富的人類化石、石制品、骨角制品和動物化石。其中,人類化石20余件,分屬10多個男女老幼不同個體,是山西古人類化石發現最多的遺址。許家窯遺址發現石球1000余個,這也是該遺址最顯著的特色,折射出古人類已具備了形態認知能力的進步和制作技術。
也許疫情暫時讓我們停下了出游的腳步,但卻阻擋不了我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待疫情過后,到山西博物院見你想見的文物。(記者 田璐)
最新資訊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豫ICP備17019456號-52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