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在飽餐一頓后感到胃部隱隱作痛?或者因工作壓力大、飲食不規律而頻繁胃酸反流?胃潰瘍作為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困擾著許多人。但你是否想過,這個看似普通的“小毛病”會不會演變成更嚴重的健康問題——比如胃癌?
香港時代醫療提醒,盡管單純胃潰瘍癌變的概率不足1%,但忽視它的潛在風險可能會帶來嚴重后果。
什么是胃潰瘍?胃部的“小傷口”
胃潰瘍是一種常見的胃部疾病,主要表現為胃內壁出現破損傷口。正常情況下,胃里有一層天然的保護膜(醫學稱胃黏膜)。當這層保護膜因為感染、藥物刺激或胃酸過多等原因受損時,胃酸就會直接腐蝕胃壁,形成類似口腔潰瘍的創面。
這種創面可能引起上腹部疼痛(心窩附近)、飯后腹脹、反酸燒心等癥狀,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胃出血。胃潰瘍屬于消化性潰瘍的一種類型,這類潰瘍的共同特點都是被胃酸腐蝕形成的傷口,就像皮膚被酸液灼傷后出現的潰爛。
胃潰瘍會癌變嗎?概率雖小,風險不容忽視
研究發現,胃潰瘍如果長期不愈,反復發作,確實有可能演變成胃癌。但別急著恐慌,胃潰瘍的實際癌變概率不到1%,絕大多數患者規范治療后都能好轉。當醫生發現潰瘍面形狀不規則、質地偏硬等可疑跡象時,會通過胃鏡取一小塊組織做病理檢查,這是確診是否癌變的金標準。
話雖如此,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對胃潰瘍掉以輕心。畢竟,那1%的概率雖然小,但一旦發生,對個人和家庭來說,都是巨大的打擊。因此,如果出現以下癥狀,務必提高警惕,及時就醫:
1. 心窩處摸到硬塊
正常情況下,胃潰瘍不會形成腫塊,但如果按壓心窩處(上腹部)發現硬塊,且伴隨嘔吐加重,可能是腫瘤生長的信號。
2. 疼痛規律突然改變
胃潰瘍的疼痛通常有規律,如餐后1-2小時發作。若疼痛變得毫無規律,或從間歇性轉為持續性鈍痛,需警惕癌變可能。
3. 抗潰瘍藥物失效
如果原本有效的抑酸藥(如奧美拉唑)或胃黏膜保護劑突然效果變差,甚至完全無效,可能意味著潰瘍性質發生了變化。
4. 吐血或黑便
胃潰瘍出血通常量少,表現為黑便。但如果出現嘔血、大量黑便或柏油樣便,可能是腫瘤侵犯血管,提示病情惡化。
如何降低癌變風險?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除了留意前面提到的4個“危險信號”外,我們可以通過定期的胃鏡檢查來發現胃癌的蛛絲馬跡。醫生檢查時可通過各種輔助儀器,從食道壁、胃壁或十二指腸壁取活組織化驗,亦可進行各種治療,例如胃出血時用以止血、切除胃部瘜肉或于食道放置支架等。另外,胃鏡檢查更可快速測試「幽門螺旋桿菌」,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人士殺菌以減低胃癌機會。
香港時代醫療提醒,由于胃癌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因此對于胃癌高危人群,建議進行相關的癌癥基因檢測,以了解自身的患癌風險,制定合適的預防及治療方案。
其實,預防胃潰瘍癌變的關鍵就在于除了定期檢查外,積極治療也很重要。所以,治療期間一定要遵醫囑,按時服藥,定期復查。千萬不要覺得自己癥狀緩解了就擅自停藥或者減少藥量,這樣很容易導致病情反復或者加重。
最后,平時還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比如規律作息、避免熬夜、減輕壓力、戒煙限酒等。同時,飲食也要以清淡、易消化為主,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胃潰瘍癌變的概率雖低,但絕非零風險。關鍵在于科學管理、及時干預。如果出現異常癥狀,切勿拖延,盡早檢查才能防患于未然。記住,健康的胃來自規律的飲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積極的治療態度。你的胃,值得被溫柔以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