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下響起青春誓言
春光盎然,水流潺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山花盛開,綠意豐盈。
南長城烽火臺前鼓聲震天、人潮涌動,一場融合紅色基因與民族文化的歡送新兵儀式拉開帷幕。苗族阿爹阿媽放下手中活計,穿上節日盛裝,與軍地領導及社會各界群眾代表一起歡送家鄉好兒郎。
筆者翻開活動方案看到,此次活動主打“紅歌串燒”,以“紅色+民族+文旅+AI”模式,將歡送新兵儀式打造成全民國防教育沉浸式課堂。
活動現場,一座古城門樣式的“從戎門”格外引人注目。在“從戎門”一側醒目處,放置著一個二維碼,用手機掃碼后,一個“我為國防代言”的數字徽章即刻生成。輕點這個數字徽章,便能轉入直播間。不少人轉發這個二維碼,邀請親朋好友“云”看這場別開生面的歡送新兵儀式。據不完全統計,當日,使用這個數字徽章的用戶超過20萬人次。
伴隨《十送紅軍》的優美旋律,土家族小伙彭凌峰帶領合唱團登上舞臺,載歌載舞,再現紅軍與百姓依依惜別的動人畫面。“當年紅軍在這片土地播下火種,如今百姓的生活富起來了,懂得感恩的后生,胸懷報國之志從軍入伍,祝他們早日在綠色軍營建功立業!”一名觀眾動情地說。
“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90歲的抗美援朝老兵劉貴英緩緩走上舞臺,唱起《英雄贊歌》,身后的大屏幕上同步出現湘西籍志愿軍戰士的照片、畫像以及事跡簡介,臺下瞬間安靜下來。突然,炮火聲打破了短暫的平靜,大屏幕上播放起電影《志愿軍·存亡之戰》片斷——“我們回不來了,你們繼續前進”……
此時,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還原的湘西籍志愿軍烈士的形象出現在大屏幕上,他身上的軍裝已破舊,眼神依然堅毅。看著既熟悉又陌生的“戰友”,劉貴英怔住了。“戰友”先開口,聲音清晰有力:“貴英,好久不見,現在的中國強大起來了嗎?”
劉貴英聽聞,淚濕眼眶。她嘴唇顫抖著,深吸一口氣說:“強大起來了,咱中國強大起來啦!”她慢慢轉過身,問臺下的新兵們,“孩子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我愿守紅其拉甫!——昆侖山巔,云端哨卡立蒼穹!”
“我愿守南國海疆!——南沙礁島,碧浪鑄劍鎮波濤!”
“我愿守漠河極北!——寒夜極光,雪原鋼槍衛霜疆!”
新兵們的回答洪亮而堅定。
隨后,大家高唱《當那一天來臨》《強軍戰歌》等軍旅歌曲。不一會,現場觀眾也加入進來,千人大合唱將活動推向高潮。
“我們期待著你們凱旋的那一天,到那時,我們會在文昌閣的晨鐘里,為你們誦讀新的詩篇……”舒緩的背景音樂響起,鳳凰縣文昌閣小學學生代表誦讀《一封來自蒙養學堂的信》,為“兵哥哥”們送上最真摯的祝福。每名新兵的背囊里,都有這樣一封來自湘西駐軍部隊援建幫扶過的學校學生、留守兒童寫來的信,字里行間是滿滿的真情。
今年上半年入伍的湘西籍新兵中,有82人是建檔立卡戶,隆天磊便是其中一員。這個兩次不顧危險沖進火場救人的苗族小伙,作為新兵代表上臺發言。他沒有多談自己的事跡,而是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道出肺腑之言:“我是吃百家飯長大的,沒有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就沒有我的今天。參軍報國,就是最好的感恩。脫貧不忘黨恩,家富不忘報國!”他的發言引發新兵們的共鳴,大家齊喊“脫貧不忘黨恩,家富不忘報國”。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條河……”《我和我的祖國》旋律響起,活動接近尾聲。“出征!”鼓聲雷動,新兵們列隊穿過“從戎門”,踏上保家衛國的征途。身著民族盛裝的鄉親們揮舞著彩旗,為新兵們送行。歡呼聲、鑼鼓聲交織在一起,在南長城的上空久久回響……
此次活動依托多個新媒體平臺現場直播,吸引眾多網友圍觀,互動留言和點贊不斷、彈幕刷屏,許多網友感慨:“這才是最硬核的文旅打卡。”
“這樣的活動讓國防教育可觸可感。”吉首軍分區領導介紹,下一步,軍地將攜手打造南長城軍事主題旅游線路、開發紅色劇本沉浸式游戲、VR戰場體驗等項目,持續放大“送兵儀式”的溢出效應。
據悉,今年上半年,湘西州應征報名人數超過任務數6倍,此次入伍新兵半數以上為大學畢業生,大學生占比超過80%,“攜筆從戎、反哺家鄉”成為武陵山區新風尚。
作者:杜若飛 曠恒鋒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