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數據顯示,中國骨質疏松癥患者超2.8億人,50歲以上患病率達19.2%。尤其女性患骨質疏松的比例更高,50歲以上達32.1%,65歲以上更是高達51.6%。有些人看到這些數字后可能會立刻拿起鈣片補起來。先別急著補!知道前因后果再補也不遲!
骨質疏松是怎么回事?它是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的骨密度和骨質量下降,骨微結構破壞,繼而造成各類骨骼病變。
人們說到骨質疏松就會想到缺鈣。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鈣對人體的作用。首先,大家都知道,鈣是構建人體齒骨的關鍵營養素。它是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無機元素,參與人體的新陳代謝。正常情況下,成人體內含鈣約為1200克—1400克,其中約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齒中,另約1%的鈣常以游離或結合的離子狀態存在于軟組織細胞外液及血液中,發揮重要的調理生理功能的作用,統稱混溶鈣池。它們與骨骼中的鈣維持著動態平衡,即骨鈣不斷地從破骨細胞中釋出進入混溶鈣池,保證血鈣的濃度維持恒定;而混溶鈣池中的鈣又不斷地沉積于成骨細胞。其次,鈣還發揮著其他作用。它是人體內200多種酶的激活劑;與鎂、鉀、鈉等離子共同維持著神經和肌肉的正常興奮度;還作為凝血IV因子參與凝血過程;可降低細胞膜和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防止向外滲出,抑制炎癥和水腫。
人體骨骼中的骨密度和骨質量怎么會下降呢?一般來說,人體骨骼中的礦物質含量在30歲左右達到峰值。年輕時鈣存得越多,人體“骨礦銀行”儲備越多,到老年發生骨質疏松癥的時間越推遲。當人體出現健康問題時,大量鈣被消耗,需從骨骼中將鈣調入血液,就造成了骨密度下降,導致骨質疏松癥。還有研究表明,骨骼中缺乏了必要的維生素和營養素如維生素C、D3、K2等,導致骨膠原合成障礙,也會造成鈣從骨骼中流失。正常強壯的骨骼不是簡單的鈣離子堆積,而是骨膠原蛋白之間的交叉互聯,并且嵌入眾多鈣鎂等離子而形成堅硬的骨骼。
然而,在缺鈣的外表下,隱藏著更大的危機。大量鈣從骨骼中遷移到了身體的其它地方會發生什么?從骨骼中出走的鈣在血液中開始了“漂流生活”,會引起血鈣濃度升高。除了排出體外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沉積在組織器官上的可能出現鈣化現象,比如骨質增生,即甲狀腺的C細胞發現鈣元素后,分泌降鈣素,促進骨鈣還原,在還原過程中形成了游離鈣在大骨節邊緣的異位沉積;抑或是沉積在血管中的可能引起血管壁硬化,如動脈血管硬化、高血壓等。
還有一些病癥的發生也會造成骨質疏松的連鎖反應。比如:糖尿病、關節炎、慢性腎病、胃腸道吸收不良癥、白血病、偏癱等。
由此可見,缺鈣只是骨質疏松的外在表現。建議通過專業醫療檢查來確定骨質疏松的真正成因。 (孫黎)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聯系我們:265 073 543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