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測試了小米11在22℃環境下的400nit亮度王者榮耀90幀最高畫質的性能表現。測試結果小米11的機身最高溫度達到了50℃+,整機的平均功率高達7W+,只看這個結果毫無疑問小米11的發熱和功耗都很高。但是小米的工程師聯系到了我,說他們的測試結果和我的有較大差別,想調查一下是什么原因。于是我們就核對測試的標準和條件,進行復測,我測試的結果依舊是如此,但是一模一樣的測試標準,工程師那邊耗電和發熱都沒有這么高。
于是又打了一局,保存了回放,把回放文件發給工程師,我們以相同的標準跑了一遍性能測試,兩局回放的測試幀率曲線基本差不多。但是我這臺的耗電要高1.4W。這個時候我意識到,可能這臺小米11出問題了,前面我說過一次,因為這臺小米11是自費購買,所以是先做了跌落測試,跌落測試完,屏幕和背面雖然都摔碎了,但是內部元件和功能都一切正常,所以我就沒有去修,而且背面摔碎的有點多,我就把后蓋拆掉了,所以所有測試都是沒有后蓋的情況下測試的。因為之前測試的環境溫度足夠低,所以對手機的散熱沒有影響,我就照常進行了22℃的測試,結果問題出現了。
在懷疑自己這臺小米11有問題之后,本著做評測一定要嚴謹認真負責的態度,就立刻發微博和動態問武漢的朋友,哪位有小米11,借我測一下,保證不測跌落。果然在發完動態不久,一位在武漢光谷的朋友主動聯系上了我,說他的小米11可以晚上7點下班送過來借我測試,太好了,我借到手機了。但是不巧的是,這位朋友今天晚上要加班,所以手機沒法送過來了,不過還好,我又聯系上一位用小米11的朋友。
正好也是和我一模一樣的版本,藍色的玻璃款,把兩臺小米11調到一模一樣的測試標準,組隊進行排位比賽,連續1個小時的測試開始了。注意,此次復測環境溫度為25℃,所以數據不能和我昨天測試的22℃的橫向對比。第一局,幀率幾乎一樣,我的小米11發熱正面46.6℃,背面49.5℃,另外一臺完好的小米11正面45.4℃,背面44.8℃,背面明顯要比我這臺溫度低了不少,我這臺整機平均功率6.78W,完好的這臺5.34W,我的要高了1.4W,第二局,我這臺幀率要更低一些,CPU溫度也更高。
第三局,我這臺幀率要稍微好一些,但是CPU核心溫度要高了3℃,連續一個小時耗電,我這臺從81%降到了43%,耗電38%,另外一臺從78%降到了47%,耗電31%,差距很大。所以結果很明確,我的這臺沒有后蓋的小米11,相比于正常的小米11,確實更加發熱,更加耗電。
明天我會把我這臺小米11郵寄給小米的工程師,全面排查一下我這臺小米11出現這么大問題的原因。所以在這里也溫馨提示下大家:手機后蓋破碎,有可能會影響到手機的散熱性能,并且也不要輕易取掉手機后蓋,去追求透明探索版,取掉后蓋之后還會增加手機損壞的風險,元器件和電池都是裸露在外面,手機內部也容易出問題,所以如果你的手機后蓋破碎,還是去換一個好的吧。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聯系我們:265 073 543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