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國高校第一次設置了電競專業,玩游戲變成了正經事業。今年夏天,第一批電競專業學生就要本科畢業了,不過他們鮮有真正進入電競行業就業的。
目前全國已有23所院校開設了電競相關專業,中國傳媒大學是第一個吃螃蟹的211高校,將該專業設置在數字媒體藝術(數字娛樂方向)之下,學習內容上與英雄體育(VSPN)合作,開設了電競概論等基礎理論課,賽事導播、賽事運營、游戲數據分析等實踐課。
但是,電競只是課程的一小部分,還要學習數學、游戲技術、美術制作、數字媒體技術等基礎課程,內容涉及高數線代、C語言、3D Max、數字圖像制作、音視頻剪輯。
開設當年,中國傳媒大學電競專業招收了20名應屆生,這也是電競專業的第一批畢業生。
在面對記者采訪時,學習該專業的陳子航表示:“班上就業情況特別好,但嚴格來講沒有從事電競工作的同學。大家就業方向更偏向游戲,而非電子競技。大部分人進入互聯網大廠或者游戲公司做游戲策劃、游戲運營、游戲技術類工作,約有六、七個同學選擇讀研,其他同學可能會轉行,例如回去考公務員等。”
他還透露:“部門最后留用的幾個都是985的研究生,他們當中有些人進來時對游戲幾乎沒有了解,但最后的結果是,更高的學歷和學習能力,使得他們被老板認可。”
他個人選擇了出國深造,并轉行學習其他專業。在他看來,電競并不是一份“好工作”。
類似的,同班同學張曉萱也放棄了電競,進入某互聯網公司,從事傳媒相關工作。
根據人社部數據,2019年上半年,國內電競行業實際銷售收入513.2億元,電競從業者超過44萬人,平均月薪超過1.1萬元。
但實際上,電競相關工作的工資并沒有那么高,因為除了某些一線大廠的電競部門,大多數電競公司都屬于乙方,只能做一些執行性的工作,起薪比大廠的游戲策劃低很多。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聯系我們:265 073 543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