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了9個新職業,其中“互聯網營銷師”下新增的“直播銷售員”引起了關注,這意味著“李佳琦”、“薇婭”們有了正式的職業稱呼。
人社部官網對“互聯網營銷師”的定義為:在數字化信息平臺上,運用網絡的交互性與傳播公信力,對產品進行營銷推廣的人員。
從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營銷師的本質和核心還是營銷,只是“人貨場”中的“場”從線下的商場店鋪轉換到了線上的網站、網店乃至朋友圈等等。
“場”的轉換早在18年便有了端倪。2018年,淘寶扶持全國9位貧困縣縣長與淘寶網紅一起推薦50個貧困縣城102款農產品,吸引了千萬網友的關注。
如今,疫情影響下各直播平臺紛紛加碼。“縣長直播”、“戰疫助農”拉開巨幕,央視主播朱廣權與李佳琦連線帶貨湖北產品,更是一舉登上微博熱搜。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已擁有越來越多的網民,網絡用戶也從一二線城市的精英群體擴散到三四線乃至偏遠地區的普通用戶,這給了直播銷售以廣闊的市場。
直播銷售員們既可以以高收入的精英群體為目標用戶,銷售一些有品牌附加價值、較有身份象征的產品;也可以以經濟收入較低的人群為目標用戶,銷售一些經濟實用的、以往在小商店、小商鋪以及自家攤位上出現的商品。
直播銷售給予了略有萎靡的實體經濟以新的活力
在疫情的影響下,往日熱鬧的舟山海鮮市場顯得頗為冷清,本來3月份正是魚、蝦、貝、藻、蟹的銷售旺季,但由于疫情的影響,往日的銷售渠道遇到了問題。
但當人們打開快手,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漁民們熱熱鬧鬧地進行著海鮮吃播,大塊的魷魚腿配著鮮紅的辣椒醬,左下角的黃色購物車顯得頗為顯眼,而主播也不遺余力地進行著購買引導。
直播銷售擴大了線下店鋪的交易市場
過去,實體店鋪只能依靠走進店鋪的人群獲得流量,店鋪選址就成為了重中之重,人流量高的地方固然能帶來一定的收益,但較高的店鋪成本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如今,“探店”、“小眾”、“潮流”成為了新風尚,年輕群體們以探索不為人知的個性小店并發布到網上為樂趣,這就為選址不佳的店鋪帶來了益處,人們會因為求新求知的心態,和線上直播的助力,走入過去他們所不會走入的巷子里去。
直播銷售正式化,或能提高行業的規范度
過去,直播行業亂象頻生,銷售假貨、行為不端、虛假帶貨等問題層出不窮。但隨著直播銷售行業的興起,以及一些大型資本的加入如淘寶直播,行業透明度相較以往稍有提高。
直播中的即時評論也為消費者們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已購者看到商品出現時進行評論,能夠為潛在購買者提供一定的信息,使他們對于商品能有一些客觀的認識。
像李佳琦、薇婭這樣的超級頭部主播的出現,則對行業規則起到了范例和標桿的作用——公眾的關注使得他們不得不規范自己的行為,而這樣的規范也可以給其他直播銷售員形成范例。
目前來看,國家已經逐步對直播銷售開展規范措施:
如:此前廣電總局曾下發通知,要求:網絡直播帶貨既要遵守廣告管理法律法規,也要符合網絡視聽節目管理相關規定,而且用語要文明、規范,不得夸大其詞,不得欺詐和誤導消費者。
又如:中國商業聯合會制定的《視頻直播購物運營和服務基本規范》和《網絡購物誠信服務體系評價指南》將執行。
再如:已經實施的《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范》,已經明確對直播電商中主播、商家、直播平臺的相關行為都作了全面的定義和規范。
再到最新發布的稱謂的規范,同樣意味著主播在帶貨過程中的的角色、行為、權責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以往直播帶貨中的坑位費幾十萬,人氣幾百萬,結果業績只有可憐的幾十單的情況將得到規范。
很顯然,政策上已經對“直播帶貨”有所監管,“網紅帶貨”野蠻生長后將走上規范化之路,亂草重生現象會減少,今后,國家是否會針對互聯網營銷出臺更多更詳細的規范措施?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聯系我們:265 073 543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