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月11日19時,南京三貓黑魚花餐廳內,42張餐桌座無虛席,16名員工忙得不可開交。“越忙越開心。”店主羅君說,“政策支持、自己努力,生意一天天好起來!”這是南京“小店計劃”實施后帶旺消費的一個場景。
(據《人民日報》)
小店是城市商業的“毛細血管”,也是供應鏈末梢,市場冷暖它先知,但也最容易受到市場影響。雖然線上線下小店的勞動生產率水平都要遠遜于那些大型零售商業企業,但是,小店對于解決百姓生計、擴大社會就業、提升消費供給的多樣性和便利度等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且這個龐大群體在整體上創造的價值也是十分驚人的。有關資料顯示,中國小店數量約為1億家,帶動了3億勞動力就業。可以說,“小店經濟”也是穩固宏觀經濟大盤的微觀基礎之一。提振消費信心,必須提振小店信心。
近年來,中小微企業發展環境有很大變化,特別是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發展壓力有所增大。南京發起“小店計劃”,開展引流聚氣、數字升級、降本增效、便民服務、示范引領五項行動,著力為小店補元氣、添能量、增活力,最終目的在于促進全市經濟回升向好。目前在南京,超過10萬家小店獲得減稅降費融資等支持。小店增添了活力,城市也增添了更多煙火氣。
為“小店經濟”打開新的發展空間,理應成為城市治理者的選擇。連日來,各地兩會陸續召開,“首店經濟”成為熱詞。“首店經濟”值得重視,“小店經濟”同樣值得重視。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就要明確小店的定位,處理好首店、大店和小店的關系。浙江省兩會期間對《浙江省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條例(草案)》進行了審議,條例中關于小微企業園應當堅持“準公共屬性”的提法是一個亮點,為營造有利于小店發展的營商環境提供了法治支撐。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促進小店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在法律、政策上提供支持。要規范平臺企業合理收費,切實降低線上開店的成本;要堅持發展與規范并重,切實降低小店的準入成本;要健全法律法規,平衡協調經營者、消費者和城市居民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妥善處理小店經營與城市交通、市容環境等方面的沖突,促進小店向“生活秀帶”轉型,讓“小店經濟”釋放出更大的能量。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