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在這輪價格戰之后,必是一地雞毛。有的人還在思考該優惠多少錢,有的人已經在思考價格戰之后又將做點什么了?
2023年伊始,當大部分的汽車企業還在思索和研判今年的銷售預期之時,特斯拉率先以創紀錄的大降價給了行業當頭一棒。
經過價格調整之后的效果非常明顯,特斯拉的銷量直接瘋漲,2月份新車銷量環比增長26%。隨后,比亞迪把 秦PLUS DM-i( 參數丨 圖片)車型起步價訂在了10萬以下(9.98萬元)。在兩大巨頭面前,小鵬、蔚來、零跑等造車新勢力隨即跟進降價,而這也直接引發了開年最大的一波電動車的“降價潮”。
(資料圖片)
如果說2月份的降價狂潮屬于新能源汽車,在進入3月之后,這個趨勢已然擴大到了燃油車市場。在新能源汽車價 格越來越低的大趨勢下,燃油車與電動車的較量進入到了“你死我亡”的白熱化地步。
甚至湖北省聯合多家車企共同拿出真金白銀補貼消費者,目前在湖北購買大部分品牌,都能拿到不小的優惠。比如最近火出圈的 雪鐵龍C6,直降9萬落地只需12萬。不少網友連夜飛機高鐵奔赴湖北買車。
如今,這股促消費熱潮已經蔓延到全國各地,上海、浙江、河南、四川、黑龍江、山西、云南、海南和貴州等數十個省市跟進出臺相關政策以促進汽車消費。比如,河南將購車補貼政策延續至2023年3月底,對在省內新購汽車按購車價格的5%給予消費者補貼,天津發放汽車消費補貼6000萬元,山東發放2億元汽車消費券等等。
從電動車到燃油車,從自主品牌到合資品牌,這場價格戰已經開始蔓延到豪華品牌。目前,原價20萬元的 寶馬1系12iM運動版,最高優惠超過7萬元,優惠后價格低至12.9萬元。多個寶馬經銷商表示,目前 寶馬i3的經銷商優惠在8萬元-9萬元。不過,根據客戶個人的貸款和用車情況,優惠力度最高確實可以談到10萬元左右。
除寶馬外,別克、雪佛蘭、凱迪拉克等品牌相繼在全國范圍內開啟大幅度購車補貼。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超過30個汽車品牌直接或間接參與到這場價格戰中,甚至有車型優惠超過10萬元。
可以說,2023年的這場價格戰補貼力度空前,優惠形式多樣,歷史罕見。
為什么會有價格戰?
不僅僅是汽車行業,在商業時代價格戰發動者的目的從來就很單一,就是不滿足于目前的市場地位,要通過價格戰主動地謀求市場地位的改變。
從最先發起價格戰的特斯拉和比亞迪就可以看出,這場價格戰的本質就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在歷史上,2001年中國加入WTO后,在國外車企紛紛進入中國市場之前,國內一大批的車企就提前掀起過降價狂潮。當年面對外部壓力的主動降價折射出的更多的是一種焦慮和不安,隨后等待著國內車企的也是一大批的倒閉和重組。
2008年,隨著進入中國市場的國外品牌越來越多,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的比拼也進入到了另一個階段。從合資公司到國有汽車制造商都紛紛加大了2008年的產銷目標。豐田表示2008年要達到80萬至90萬輛的產能,大眾也號稱將實現120萬輛的產量,同時,長安集團也宣布了進軍100萬輛規模的年度目標。
在2008年的4月,短短一個月里已經有十余個廠家的幾十款車型加入價格戰,其中銷量前10名的乘用車企中有8家車企都對旗下主力車型進行了降價。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明確指出,價格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促進供需之間的平衡。
如果說,當年有國企改革與加入世貿的雙重時代因素影響,08年是為了淘汰落后產能,那最近一次的大范圍的價格調整完全就是市場行為。
2018年被譽為是自主品牌的分水嶺,其中SUV增速下滑就是最重要的表現形式。在此之前,SUV火熱的表現成為維持了不少自主品牌最后一支燭火。眾泰、海馬、力帆很多企業靠一款兩款SUV就能很好的活下來。
也就是在2018年之前,在不斷內卷的行業形勢下,自主品牌無奈開始了一場價格戰,發起者也是諸如 寶駿730、 哈弗H6等等銷量排行中靠前的車型。與之而來的同樣是大范圍的倒閉、重組。
從歷史上的這幾次“價格戰”都能看出,企業降價在改變市場地位的同時,其實本質上是社會商業資源的再分配和重組。
2023年的這一輪價格狂潮也不例外。
中汽協數據顯示,國內1月汽車銷量為165萬輛,同比下降35%,環比下降35.5%,乘用車、商用車、新能源車全方面大幅下跌。
事實上,隨著新能源車補貼和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的取消,疊加春節影響,2023年首月車市銷量下滑已經是預料之中,但下滑幅度如此之大,還是超出了業內預期。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從2月份各車企發布的全年銷量目標來看,依舊對2023年的汽車市場抱有較高期待。幾乎所有車企的2023年銷售目標,都遠高于2022年的銷量表現,增幅均超過2位數。
而經過了這三年的煎熬,沒有人愿意輸在起跑線上。如果連這一個月的降價都扛不住,何談全年的銷量目標。
另外一方面,優惠降價清理庫存為下半年做準備也是全行業的共識。
需要強調的是,今年7月1日起,被稱為最嚴苛排放標準的“國六B”也將正式實施,現階段在北京、廣州、深圳、上海、天津已經出現限制國6A上牌的情況。這意味著,此前使用“國六A”排放標準車型過渡的車企必須在7月1日前加大庫存清理力度,而放價優惠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本輪促銷也是企業在為國六排放標準車型換代清理庫存。”
這背后的邏輯可能是,眾車企的一次默契行為,在優惠讓利增加銷量,刺激市場的同時,把庫存清干凈。
怕就怕有人不講武德,一個月的價格戰能抗住,但沒人能從活著堅持三個月。
無數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價格戰是會死人的。
可以預見,在不久之后,就有會有一些汽車企業的大佬站出來針砭時弊,在一些行業論壇上大斥價格戰的無良做法,扣上擾亂市場的高帽子。有以上這些做法的就是屬于扛不住的,真正牛逼的企業只會把價格戰打到對手講不出一個字。
價格戰之后車企又該怎么走?
在過去的幾次價格戰中,有本土企業和國外企業之間的,有自主品牌內耗的。但像今年這種,從新能源企業到傳統燃油車,從自主品牌到合資品牌再到豪華品牌的規模,全球罕見。
就像每一輪的價格戰一樣,小規模和弱勢資本是無法支撐競爭的。弱勢的合資品牌品牌、弱勢的本土傳統品牌,以及部分造車‘新勢力’都將出局,產業關停并轉會成為常態。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表示,“在各地政府推出消費補貼情況下,車企應多研究地方政府的補貼條件,盡量去滿足條件,爭取補貼政策的紅利。與此同時,車企還應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來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價格戰’。”
在此之前,汽車行業價格戰背后是技術戰,弱勢品牌出局的根本原因是技不如人。技不如人就只能甘拜下風。
在技術平權的今天,造車像搭積木的當下。打贏價格戰根本則成為了企業規模和成本控制,但除了頭部幾個企業外,這樣的邏輯完全不適用,甚至是只能坐以待斃。
而汽車從來不是幾個寡頭說了算的行業,這也正是汽車的魅力。在上 世紀20年代,福特T型車銷量曾達到世界汽車總銷量的近六成。而通用汽車公司在個性化、多樣化方面大做文章,用彩色的雪佛蘭汽車對抗黑色的福特T型車,同樣贏得了成功。
在2023年的這輪價格戰之后,顯然是一地雞毛,企業又該如何快速從價格戰中脫身出來,恢復元氣。
或許從其他行業的一些做法可以借鑒一下。在技術普遍化、智能同質化、設計疲勞化的當下,或許只有營銷能夠拿出來說事了。
還記得那個8848國產萬元手機么,荷蘭小牛皮、藍寶石水晶玻璃、稀有貴金屬鈦合金、瑞士名貴腕表工藝……鋪天蓋地的廣告,讓人一時間分不清這究竟是通訊工具還是收藏品。
操刀這8848的營銷大師杜國楹表示,“我從來沒有從性價比的維度去理解手機”,和大部分手機企業追求不同的是,他要滿足的是“精英階層的精神需求”。
這里不是說讓吉利長城比亞迪也去滿足“精英階層的精神需求”,而是找到自己品類的獨特價值,這個價值不僅僅只有性價比或者高逼格,而通過對營銷的理解,挖掘出產品獨特的賣點,進行再包裝塑造,讓自身產品比同類產品區別開來。
圍繞用戶需求,通過創新驅動,打造出差異化且有競爭力的產品,向顧客提供最有價值的產品與服務,創造出新的競爭優勢取勝,把價格戰向價值戰引導。
當然,這都是后話了,對于眼下水深火熱的各車企來說,最重要的是在這一輪中活下來。
關鍵詞: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