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過去一年的種種動蕩,一個利于未來地球健康發展的趨勢已經出現:汽車行業邁向電動汽車時代的速度比我們一年前預想的更快。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危機,在各國政府和領先汽車制造商的穩固支持下,電動(包括混動)轎車、SUV和其他輕型汽車的全球市場份額從2019年的8%增長到2020年的12%,并在2021年初繼續保持增長勢頭。”波士頓咨詢(BCG)最新研究報告提示,未來幾年,這種轉變的速度將大大加快。預計到2026年,電動汽車將占全球輕型汽車銷量的一半以上;到2035年之后,零排放汽車將取代內燃機,成為全球新輕型汽車銷售的主要動力系統。
波士頓咨詢認為,未來十年,大多數國家將快速從內燃機時代過渡到電動汽車時代。但從環境的角度來看,電動汽車時代的到來還不夠快。這是因為全球的汽車保有量,即在用車輛總庫存的變化將會非常緩慢,大多數主要市場的汽車行業,包括歐盟及其發布的“歐洲綠色協議”,將很可能遠遠達不到《巴黎協定》規定的全球減排目標。
如果按計劃應對氣候變化,大多數市場需要進一步加速向電動汽車過渡。同時,強化激勵措施以減少道路上汽、柴油油耗高的車輛。但對大多數汽車制造商來說,這意味著轉型變革和商業模式的根本轉變。
包括混合動力在內的電動汽車在過去一年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尤為強勁:2020年,它們在輕型汽車市場的份額不斷擴大,在美國達到2.2%,在中國達到5%,在歐盟更是達到9.3%且第四季度插電式汽車的銷量比2019年同期飆升了230%。
在監管方面,作為歐洲綠色協議的一部分,歐盟設定了2050年汽車凈零排放目標。在美國,拜登總統表示將重點關注更嚴格的尾氣排放規則,并重新加入《巴黎協定》。超過15個國家已宣布將在2035年前逐步淘汰內燃機。
政府釋放出的這些強烈信號進一步鼓勵了許多領先的汽車主機廠更有力地推進電氣化,越來越多的主機廠承諾將逐步淘汰內燃機動力系統。增加對供應鏈、充電基礎設施和升級電網的投資也將有助于實現這些目標。
與此同時,動力系統的轉變正進入超速發展階段。BCG預計,到2025年,全球售出的輕型汽車中有47%將是純電動或混合動力汽車。歐盟和中國將比其他主要市場更快地實現這一轉變,尤其是向純電動汽車的轉變,而巴西和印度等大型發展中國家的電氣化進程可能相對緩慢。
不管市場如何,電池成本的快速下降、更加嚴格的政府監管以及新型電動汽車的推出將繼續成為這一轉變的主要驅動力。BCG認為,內燃機時代的結束和電動汽車時代的到來將經歷三個階段:即激勵措施和早期使用者驅動的電氣化階段、持有成本驅動的電氣化階段和供應驅動的電氣化階段。到2035年,全球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將升至45%,美國將達到54%,中國將達到58%,歐盟將達到62%。
向電動汽車的過渡將以兩種速度進行。在中國、歐盟和美國等市場,這種轉變會發生得很快,原因在于推動轉變的所有條件都得到了滿足。但在其他大型汽車市場,這一過程將較為緩慢,因為這些市場具有不同的發展動態。
比如巴西。國家的監管路徑圖并沒有推廣零排放汽車,反而更支持生物燃料。由于巴西缺乏監管標準、財政激勵和完善充電基礎設施的決心,主機廠難以在當地推廣電動汽車的使用。
再如印度。可以預見,盡管有監管機構的支持以及對電動汽車、公共汽車、兩輪和三輪車的補貼,但由于長期以來對柴油燃料的補貼,對壓縮天然氣基礎設施持續增加投資,以及占主導地位的主機廠提供的電動汽車選擇有限,電動汽車時代的到來依然遙遙無期。
來看一下日本。作為最先進的汽車市場之一,日本在全面普及電動汽車上可謂道阻且長。日本一直是電氣化的先鋒,混合動力車目前占其新車市場的21%,滲透率位居世界第一。日本還計劃到2035年禁止使用內燃機汽車。但由于日本的交通情況,比如人均年行駛里程相對較低、監管環境和主機廠的技術路線圖,混合動力汽車在日本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的時間,將比其在許多其他發達經濟體長得多。
在實現《巴黎協定》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1.5℃目標的過程中,汽車行業發揮著尤為關鍵的作用。總體而言,交通運輸約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2%。與海運和航空等領域不同,輕型乘用車擁有一條可以在2050年前實現凈零排放的明確技術路徑,那就是電氣化。然而,目前輕型乘用車行業還沒有實現這一目標,原因在于全球的汽車保有量需要大約20年的時間才能實現轉變。
根據BCG的分析,到2060年全球輕型汽車的排放量不太可能減少90%,2050年更不可能實現這一目標。預計美國汽車行業目前能實現的路徑是到2050年僅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75%。因此,要實現碳減排目標以減緩氣候變化,不僅需要讓消費者購買更多的電動汽車,而且還需要盡快地改變汽車保有量的組成。
為了改變汽車保有量的組成,世界各國政府需要加強其已作出承諾的監管和激勵措施。目前禁止化石燃料汽車的時間表需要提前。當前缺乏的執行機制必須落實到位。必須加強排放標準和消費補貼激勵措施,以鼓勵零排放汽車更快地普及。
要加速向電動汽車時代的轉變,除了降低電池價格、加強監管以及汽車制造商制定雄心勃勃的計劃外,還必須整合其他幾個因素。
未來十年,全球將需要增加1億個充電點,才能跟上電動汽車預期的增長速度。電動汽車供應鏈也需要達到相應要求,到2030年,電池及其關鍵材料(如鋰和鎳)的產量需要增加十倍。
過去十年,全球汽車市場的電氣化取得了重大進展,其速度甚至超過了最樂觀的預測。盡管如此,為了實現減緩氣候變化的總體目標,政策制定者和汽車行業必須加快電動汽車的市場普及。同時,他們還必須更快地采取行動,以彌補舊的汽油車輛和柴油車輛更快地退出道路而造成的損失。風險已經迫在眉睫,對汽車制造商和地球本身都是如此。(記者 秦志剛)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聯系我們:265 073 543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