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約35家汽車行業上市公司披露2019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側面體現了行業回暖的艱難性。
本文轉自證券時報
日前,約35家汽車行業上市公司披露2019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側面體現了行業回暖的艱難性。
據不完全統計,其中有9家上市公司預告虧損;12家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下滑,下滑幅度普遍超20%,甚至高達90%;3家上市公司盈利狀況基本持平;11家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上升。
值得關注的是,在凈利潤實現同比上升的上市公司中,有4家公司進行了資產重組、閑置資產盤活等,分別是浩物股份、隆盛科技、華陽集團和特爾佳。
渤海證券稱,從2002年以來的歷史數據看,目前汽車板塊的估值仍處于中樞下方,行業景氣度仍處于底部。在行業分化的趨勢下,汽車行業內龍頭企業的業績改善將好于整體,并有望實現估值修復。
產銷下行壓力仍在
“牽一發而動全身”,汽車市場的遇冷,產銷量的持續下滑,不僅影響了整車企業的業績,也波及了產業鏈上下游的公司。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9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814.9萬輛和1837.1萬輛,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1.4%和10.3%,產銷量降幅比1-8月有所收窄。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在國家一系列穩就業、穩金融、穩投資、穩外貿等政策作用下,汽車產銷的降幅已有所收窄,但回暖的趨勢仍不明顯,甚至連傳統的“金九銀十”銷售旺季,也無法帶來顯著的銷量回升。
行業產銷整體下行壓力的增強,直接波及了汽車行業內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在近期披露的2019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報中,云意電氣、雙林股份、襄陽軸承、西菱動力、登云股份、浩物股份、越博動力、一汽轎車、一汽夏利、南京聚隆、威唐工業等都提到業績變動的原因是受到了汽車行業產銷形勢整體低迷的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汽車廠商也在放緩生產節奏。根據中汽協數據顯示,9月末汽車廠商的汽車庫存為94.2萬輛,相比月初下降5.2%,其中乘用車庫存73.3萬輛,相比月初下降7.3%。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車市低迷的大環境下,廠商已開始主動放緩生產節奏,謹慎安排生產,經銷商也在謹慎提貨,時刻關注庫存變化。而這一系列新動作,直接影響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例如,興民智通在公告中稱,公司前三季度盈利同比下降主要是受到下游客戶市場需求減少所致。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記者:“雖然目前市場的總體趨勢是向好的,但恢復速度仍不理想,行業產銷下行所帶來的壓力還將持續擴散。”
毛利率普遍下滑
今年7月,多數汽車行業在披露半年報時均提到公司毛利率水平有所下滑。實際上,從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出現28年首次產銷下滑以來,行業內的毛利水平已經出現了波動。
在2018年的報告期內,上汽集團、江淮汽車、廣汽集團、長城汽車、江鈴汽車、一汽轎車、比亞迪、福田汽車、*ST海馬、東風汽車、宇通客車等上市公司,其毛利率較2017年均有所下降。而根據2019年上半年主流車企披露的半年報顯示,毛利率下降仍在持續,下降幅度不等。
記者注意到,在近期汽車行業上市公司公告的2019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中,云意電氣、登云股份均提到了毛利率下降,導致了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率減少。此外,三季度總體盈利大幅增長的寧德時代,也在公告中表明,今年第三季度公司盈利預計同比下降0%-20%,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部分產品的售價有所降低,導致毛利率同步降低,盈利狀況受到影響。
出現結構性變化
中汽協稱,今年以來,在全球經濟下行、國內結構性矛盾突出的背景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增大,但整體仍在合理區間。盡管宏觀經濟總體穩步發展,但汽車工業的消費信心略有不足,總體表現較弱,盡管9月份的產銷數據下滑幅度已有所收窄,然而個別細分市場的壓力仍然較大。
對此,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當前行業整體向好的趨勢是確定的,但回暖速度不如預期,行業的改善只能從細微之處體現出來。在他看來,目前車市整體的下行壓力,帶來了消費結構的變化,更加高端化、智能化的產品愈發受到期待,在這樣的前提下,行業內的優勝劣汰態勢將進一步加強。
華鑫證券認為,唯有具備技術、資金、研發、品牌等綜合優勢的龍頭企業才有可能在未來汽車行業的激烈競爭中持續受益,在當前時點,汽車行業正面臨整體盈利周期的低點,隨著庫存的逐步去化及國內宏觀經濟的企穩,行業復蘇預期正在形成。未來結構性的機會將是券商長期關注的重點。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聯系我們:265 073 543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