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翟偉、王昊飛
8日上午,吉林省委召開第33次常委會會議。會議強調,為盡快恢復受洪澇災害影響地區基本生產生活,要突出急事快辦、加大資金投入,以“邊鑒定邊修繕邊重建”的高效率推進恢復重建工作,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受災群眾急難愁盼的事。
工作人員對舒蘭市開原鎮模范村的受損房屋進行重建工作。 新華社記者 許暢攝
(資料圖)
——時不我待搶進度。8月以來,受臺風“杜蘇芮”“卡努”連續北上影響,吉林省部分地區遭遇洪澇災害。為慎終如始做好防汛抗洪救災各項工作,吉林省商定災后恢復重建重點任務推進措施,明確基礎設施修復重建、公共服務設施恢復重建、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居民生活保障、生態修復等5個方面23項重點任務。
受洪災影響,全省共有8738戶倒損居民住房待鑒定級別、修繕加固及重建。吉林省明確搶抓入冬前作業窗口期,9月底前力爭完成因災倒損房屋的修繕加固,達到群眾回遷入住條件;入冬前,力爭完成因災倒損房屋原址重建;明年入夏前,確保完成異地新建房屋工作。
——保質保量謀遠度。洪水過后,舒蘭市開原鎮四滴村一些房屋出現垮塌。記者在四滴村看到,工作人員正在拆除危房、平整場地。“當前我們正按標準加緊施工。在這期間,我們對受災群眾發放一定的租房和生活必需品補助,讓他們的基本生活在過渡期間得到妥善安排和保障。”開原鎮副鎮長盧宏介紹。
據介紹,對倒損居民住房的鑒定工作,將依據《農村住房安全性鑒定技術導則》,由縣級組織進行鑒定并出具鑒定報告。同時,災后恢復重建地區將按照“分類救助、重點救助、精準救助”原則,合理確定重建和修繕房屋戶均補助標準。
為了讓“新房子”更暖人、更暖心、更安全、更長遠,吉林省還將根據各地實際,充分尊重受災群眾意愿,采取農戶自建、政府統建、置換閑置安全住房、貨幣安置等方式保障住房安全,編印農房建設圖集供群眾自主選擇,加強技術指導和工程質量監督。加固、新建的農房,還將按照美麗鄉村建設要求,實施建筑節能、保溫、建筑風貌以及其他宜居性改造。
“在統一標準下,村民們可以選擇兩室一廳,也可以選擇三間小居室。新房建成后,將直接引入水沖廁所。村民們的居住環境將得到改善。”舒蘭市金馬鎮黨委副書記徐東華說。
——人民至上保溫度。8月底,舒蘭市55所公辦中小學、幼兒園全部如期開學。舒蘭市第二十六中學校長段純野介紹,學校共有25名學生家庭受災較重,校方為此向社會募集了3.5萬元善款,免去了他們的午餐費、校車費和課后托管費用,并聯系愛心人士捐贈了物資。
按照計劃,吉林省已在8月底前恢復97所受災學校教學秩序,并在明年5月底前完成這些學校的修繕。與學校幾乎同步恢復功能的,還有8家敬老院,13處城市飲用水水源地以及7處“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地水環境質量監測;入冬前,還將力爭完成衛生院的修繕和重建。
糧產是農民的命根子。為了保障作物產量,8月下旬以來,吉林省持續加大農業災后恢復重建力度,舒蘭、榆樹等均加強了災后田間管理,最大限度降低農業損失。此外,田間積水排出、園藝棚室修繕、高標準農田基礎設施改造提升等工作均嚴格按規定時限推進,確保受災地區農民收入有抓手、災后生活有奔頭。(參與記者:馬曉成、李雙溪)
關鍵詞: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