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驅動創新,智慧賦能發展。
近年來,通化市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數字通化”建設,加快推進城市多元化數字轉型,著力提升數字服務效能,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全力將通化打造成為東北地區具有影響力的數字化城市。
以開放的視野把握發展大勢、搶抓戰略機遇、勇于創新突破,“數字通化”正逐步變成生動現實,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資料圖)
“新”中有“數”,發展提速
推動全市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建設,通化市“硬支撐”和“軟實力”雙向發力。
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通化市制定《“數字通化”總體規劃》《通化市大數據建設應用“十四五”發展規劃》《通化市數字信息產業鏈發展方案》等一系列數字城市建設發展規劃,建立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跨系統、跨業務協同聯動機制,為“數字通化”建設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夯實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根基,全市建成出口光纜(纖)路由10條,出口寬帶總容量6T,網絡城市建設目標基本實現,高速寬帶網絡覆蓋所有城區、商業樓宇、景區、鄉鎮所在地和主要行政村。截至目前,累計建設5G基站1959處,市區、縣城、鄉鎮覆蓋率100%。
持續深化“數字賦能”,全面推進數字政府建設,通化市不斷完善“一云一網一平臺”建設,政務云存儲量擴展至1000T,累計鋪設電子政務外網515條,新版全流程審批系統實現81個鄉鎮(街道)全覆蓋,位居全省第一位。積極推進政務數據資源歸集,累計歸集各類政務數據17.46億條,編制政務信息資源目錄2033條;與市自然資源局、市民政局等9部門合作開發服務接口79個,數據鏈路不斷打通。
積極探索“互聯網+政務服務”新模式,實現政務服務在線化、智能化和便捷化。通化市政務服務大廈在全國首創“市區深度融合”服務模式,一市兩區2000余項政務服務事項均由綜合窗口人員統一接件收件、一市兩區部門分類辦理、綜窗統一出件發證,實現“24小時自助服務”“智能導辦”和1300余個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數字政府“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協同”引領示范作用顯著。
產業加“數”,融合躍升
全力釋放數字對經濟發展的“倍增效應”,通化市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協同發展,聚焦數字技術創新應用,傳統產業提質改造、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搭建數字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橋梁,通化市成立數字經濟產業協會,產業布局涉及智能制造、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電子商務等數字領域,匯聚行業資源,暢通交流合作,目前已有105家數字企業加入協會。
以發展醫藥健康產業和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攻方向,醫藥產業數字化轉型成效明顯。修正、東寶、金馬、茂祥、康美等醫藥企業實現信息技術與研發設計、生產過程、經營管理、人力資源、營銷體系等深度融合,提高生產效率和管理精度。通鋼自信公司建設的吉林省醫藥工業互聯網平臺,上線注冊企業100多家。東寶集團積極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完成IT上云、辦公上云升級改造,實現產品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和個性化定制,共節約投資160余萬元,降低運行成本53萬元/年。
與此同時,數字賦能文旅產業發展,萬峰通化滑雪度假區啟動建設“5G智慧滑雪”項目,通過“5G+AI”技術手段,打造滑雪過程智能采集、用戶互動參與創作等于一體的沉浸式冰雪運動體驗;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智慧校園項目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情景體驗、數字化實訓等方式,實現在大數據模式下教學與管理的有效統一;建立智游文旅大數據平臺,“通化文旅”APP實現景區、文化場館、旅游線路等線上展示,“云呈現”通化魅力。
治理有“數”,“智”治有方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在通化,善治之城更是善“智”之城,數字賦能打造基層治理新模式,一朵朵“智慧云”,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數字化技術賦能精細化治理。集成智慧公安、智慧消防、智慧交通等10余個業務系統的城市綜合指揮中心建設進展順利。“智慧教育”發展迅速,零極技術落地通化,打造全國首例分布式教育平臺。智慧人防建設項目成為全國首例配備模塊化、信息化及遠程控制系統的智能化人防工程。“數字輝南”建設項目、通化縣智慧城管建設項目、“紅色e家”智慧社區APP等一批數字化項目為城市治理提供數智支撐。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持續推進。以數字化手段促進信用信息采集自動化、規范化,通過信用綜合服務平臺將“雙公示”拓展為“七公示”,特定信用信息歸集類別拓展至水、電、氣、不動產、科技研發等領域。以信息化方式推進信用監管智能化、高效化,依托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系統,整理分析企業信用信息、評估風險等級、差異化監管,實現監管方式從“泛化”到“精準化”轉變。以平臺化服務助力信用融資優質化、多元化,通過省“信易貸”平臺與各入駐商業銀行信用信息互通共享,全市26家金融機構全部入駐,發布金融產品80余個。
積極推行“互聯網+行政執法”。開展行政檢查執法備案改革,實施“執法報備、手機亮證、掃碼迎檢、事后評價”,行政檢查執法全過程、全鏈條電子留痕,累計報備行政檢查執法9546次,進一步健全約束機制、規范執法行為。
不斷提高數字基礎設施水平、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智慧城市共筑美好新生活……“數字通化”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關鍵詞: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