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本屆農博會的關東文明史展區。 趙猛佳 攝
石斧、石鐮、火鐮……走進本屆農博會關東(吉林)農耕民俗文化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關東文明史展區,這里展示了各個歷史時期的農耕器具、數千年的農業發展歷程和豐饒的農業資源。
該展區占地面積6500平方米,分為關東文明史展區、闖關東歷史展區、關東特色民居展區、關東農耕風情展區等六大板塊,展出6000余件珍貴的歷史文物、傳統農具和大量的微縮景觀。
我省作為農業大省,農業資源豐厚,孕育了特有的黑土地文化。在關東文明史展區內,重現了用耕牛牽拉舊式農耕器具進行翻耕作業備春耕的場景,白山黑水大幅景觀圖片和油畫展現了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許多參觀者帶著孩子前來沉浸式了解與農耕民俗有關的歷史文化。“要讓孩子們知道,現在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輩人用勤勞智慧的雙手打造出來的。”展區負責人寧立娜說。
在闖關東歷史展區,208個泥人雕塑逼真生動地塑造了“闖關東”“創關東”“立關東”的歷史過程。大量闖關東的人由山東、河南等地來到東北,促進了東北地區的民族大融合及農耕文化的大發展。“歷經300年的闖蕩,闖關東人及其后代依靠勤勞與智慧扎根東北大地,將先進的農耕方式帶到東北,形成并確立了適應東北地區自然環境與人際關系的地域農耕文明。”寧立娜說。
關鍵詞: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