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2半山腫瘤介入高峰論壇在杭召開,這是省腫瘤醫院介入科成立20周年的學術論壇,也是省腫瘤醫院介入科發展20年的一個縮影。現場,國內一流腫瘤介入專家和多學科腫瘤專家云集,以學術促發展、以交流共提高。
20年,見證中國介入醫學發展奔跑的風姿,與健康中國同框定格;20年,折射“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腫瘤精研之路,技術更精準、療效更穩定;20年,錨定一個目標,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引領全省乃至全國介入技術領域高質量發展。在聚力打造生命健康科創高地的征程上,省腫瘤醫院介入科在打造人才高地、技術高地、設備高地上,走出了一條蓬勃發展的健康之路。
明方向 努力實現更多技術突破
科室強不強,先看醫療水平好不好。在我國,近七成肝癌患者初診時為不可手術切除的中晚期肝癌,5年生存率較低、預后較差。
2001年12月,浙江省腫瘤醫院副院長邵國良教授作為引進人才來到醫院著手創建介入科,逐步開辟出介入門診和介入病房。從那時起,介入科上下錨定方向,率先劍指肝癌介入治療。他們不斷學習國際一流的介入技術,并在實踐中進行技術創新,為中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治療的多途徑選擇。
“這20年是介入領域發展最快的20年,與傳統治療不同,介入治療是在CT、核磁、DSA或超聲等影像設備引導下進行的,醫生能夠看到目標腫瘤的位置、大小和血管情況,僅用一根頭發絲粗細的導管,經皮膚穿刺循血管直達病灶,實現精準醫療干預,是目前腫瘤治療的重要方法。”
介入科在邵國良的帶領下,在腫瘤的介入治療上取得顯著成績,特別是針對肝癌的微創介入治療,如經動脈的載藥微球栓塞治療、消融聯合治療等,使治療效果大幅提高。與此同時,隨著數字化技術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為介入治療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介入科醫生利用3D打印模板導向技術,為宮頸癌術后盆腔復發的患者實施了精準的放射性粒子植入術。今年6月,邵國良帶領介入治療團隊,在核醫學專家的配合下,成功為一名繼發性肝癌患者實施了放射性90Y(釔)微球精準介入治療手術,4個月的時間里,已先后有17位患者接受了該項手術。
“這項技術通俗地說是通過向肝部腫瘤供血的肝動脈插管進行介入治療,將標記有放射性90Y(釔)的微球注入,使其對腫瘤進行近距離放療,實現局部狙擊,這對于原發性肝癌和轉移性肝癌患者來說,是極大的福音。”邵國良說。
臨床實踐和技術理念的不斷進步,換來了更好的介入治療效果。據統計,在浙江省腫瘤醫院,通過以介入治療為中心的綜合治療,中晚期肝癌患者兩年生存率達70%—80%,五年生存期接近30%,較平均水平有很大提高。
鍛實力 “介入利器”助力精準治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兩年,省腫瘤醫院在高精尖診療設備上的投入也是大手筆,介入科添置的諸多新設備,更成了助力精準治療的“利器”。
如今走進浙江省腫瘤醫院的介入治療中心,一個個敞亮的空間,或許更能讓你感知高精尖的醫學定義。據介紹,介入科配備DSA機房4個、CT手術室1個及彩色多普勒超聲、射頻消融儀、微波治療儀、粒子治療計劃系統、CT導航系統等國內外先進設備。
邵國良說,介入治療是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重點技術領域。在DSA+CT復合介入手術室,他指著一個“大家伙”說:“以往,患者要進行載藥微球肝癌栓塞治療,介入治療和CT復查要在兩個不同的手術室完成,而在這個復合手術室,在血管造影的同時可進行CT掃描,不僅優化了手術流程,減少患者在術中移動的風險,還能精準定位靶病灶,通過術中掃描及時評價手術效果,提高治療效率,一站式實現術前診斷、術中治療、術后評估。”
與此同時,肺部腫瘤、婦科腫瘤等瘤種以及腫瘤大出血、外科手術出血等突發情況,都有愈來愈多的介入治療參與。邵國良以早期肺癌為例,有些患者因年齡或身體關系,無法進行手術,而介入消融技術的應用,在CT的精確定位下,經皮膚將消融針直接刺入腫瘤部位,通過局部加熱使腫瘤細胞凝固壞死,就像在腫瘤里面植入一個小微波爐,在短時間內“燙死”惡性腫瘤,達到徹底殺滅腫瘤的目的。“治療完畢,患者自己就能走回病房。”邵國良說。隨著技術的成熟,目前在該院介入科,接受肺部腫瘤消融治療的患者愈來愈多。
強隊伍 打造介入學科“黃埔軍校”
形成標準,方可傳承;制訂規范,方可質控。對于這樣一門精準的腫瘤治療學科,邵國良意識到,只有提高腫瘤微創介入治療水平,形成統一的技術標準和診療規范,才能推動學科向同質化、高水平方向發展。為此,省腫瘤醫院介入科連續10年主持舉辦了國家級腫瘤介入新技術與規范化學習班,培訓學員2000余人,可謂是全省介入學科醫生的“黃埔軍校”。
2019年11月,在邵國良的倡議下,介入科牽頭成立了兩大組織:中國腫瘤微創介入創新共同體、浙江省腫瘤微創介入聯盟。省腫瘤醫院成為兩大組織的主席和理事長單位。來自云南省腫瘤醫院、江西省腫瘤醫院等11家腫瘤專科醫院和省內百余家醫院的骨干團隊,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與此同時,介入科醫生帶著先進的技術,走出去、沉下來、融進去。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邵國良在青海省人民醫院掛職服務期間,培養當地介入醫生6人,1年內使學科就診量增長115%,并留下3項介入技術,填補了青海省醫學空白。在新疆阿克蘇,省腫瘤醫院羅君醫生在當地建立了介入醫學科,福澤當地居民。在溫嶺、奉化,省腫瘤醫院的介入科專家幫助縣域醫院建設起介入學科,并逐步完善。在省腫瘤醫院臺州院區,介入科是全院增長率最快的科室,以前一個月只有幾個介入病人,現在一個月起碼有30多臺介入手術,當地患者在家門口就能進行腫瘤介入治療。
當“雙下沉”的根越發縱深,基層醫院的成長也不斷加速。2018年和2019年,邵國良專家工作站先后在磐安、玉環成立,專家工作站的建立,將更好的醫療技術和理念帶到基層醫院,培育基層醫療機構“造血”功能。
從2001年到2022年,介入科走過了20年的發展歷程。盡管不易,但步伐堅定。“給予腫瘤患者微創治療,讓患者活得更長、更好”是介入科醫生一直追求的目標,也是他們的職業幸福和榮耀源泉。“建設健康中國,守護人民健康,我們一直在努力。”邵國良和他的團隊成員對未來充滿希望和干勁。(記者 柯靜 通訊員 王屹峰)
關鍵詞: 生命健康科創高地 生命健康 浙江省腫瘤醫院介入科 成立20周年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